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印度总理莫迪邀请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中印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历史悠久,此次到访的第一站古吉拉特邦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曾经到访过的地方,也是莫迪的故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指出,当前中印关系发展比较平稳。中印两个大国互为最大邻国,双方对双边关系都看得非常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中印关系从客观角度来讲,应该好,对两家好,对亚洲好,对世界好,而且中国推进中印关系友好发展的愿望是非常真诚的。
近年来,中印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在诸多领域成果显著,展望未来,投资将成为中印经贸合作的新亮点。我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自2000年以来快速增长,2006年之后增长势头尤为迅猛,从2006年到2013年,约增长了37倍。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2年,中印首脑会晤6次、政府部门交流15次、军队领导交流2次、议会议员交流2次、政党领袖交流2次、民间文化交流9次。六类外交主体在两年间交流累计至少有36次,涉及内容包含安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国际及区域合作等诸多方面。
投资将成新时期中印经贸合作亮点
我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排在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的第28位左右。中印均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孕育了大量投资机会。在全球生产链上,我国一直侧重于硬件设备的生产,而印度则致力于软件服务外包和生物制药研发。国际金融危机后,两国均面临着加快本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任务,产业发展模式的互补性为扩大中印投资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具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IT软件及相关服务、制造业可以成为我国企业赴印度投资的三大重点领域。
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的重要市场。印度主要依靠服务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取代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制药、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强势。同样,中国在基础设施、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印度也难在短期内实现赶超。但是,随着未来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以预期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余额有可能会下降。
印度《经济时报》此前也提到,随着两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双边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印双方需要尊重彼此的比较优势,发挥合力,共同担负起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角色。此外,中印在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机制、东亚峰会、东盟“10+1”、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多边国际舞台上,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足够的合作领域。
2015年经济合作将达1000亿美元
中印经济交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印贸易往来多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朝,笈多王朝时期,印度一方面和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希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有着广泛的贸易,另一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和中国进行贸易。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珠、钻石、檀香木、象牙、棉布、丝纱等,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亚麻、银、金、干果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印建交,蜜月时期双方仅签署了中国西藏和印度通商交通协定,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并没有同步发展,1950~1962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仅仅2.6亿美元。
对峙时期,印度单方面停止了对华贸易,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这一时期,除了1964年的27万美元的贸易外,其余年份均为零贸易状态。
中印恢复正常化时期,1998年之前,中印关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1998年由于印度把“中国威胁”作为其发展核武器的理由和借口,中印关系遭遇寒流,
一年以后的1999年6月,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访华,几乎脱轨的关系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之后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搁置边界冲突,加强经济联系的务实主义建议,引发了中印贸易戏剧性的增长。2002年,中印贸易总额达到49亿美元,如果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内,则贸易总额接近90亿美元。200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自此,中印双边贸易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2000~2010年的10年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9亿美元上升到617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由此,中印经济依存度也伴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得以显著增强。这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中印双边贸易飞速发展时期的访华,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政治、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国总理于2010年12月发表联合公报,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确定2015年将双边贸易提升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
外交历程:蜜月、对峙、正常化、全面发展
自1950年中印建交至今已有60多年,两国关系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段,表现出四位一体的现实特点。
一:政治热经济冷(1950~1959)。1950年4月,两国政府互派大使,中印外交关系从此正式建立起来。“蜜月时期”持续到1959年分歧公开化。
二:对峙时期(1959~1976)。1959年因为西藏问题、边界问题,中印关系开始倒退、急转直下,从分歧走向对抗,进入局部冲突和全面对峙的时期,长达17年。
三:正常化时期(1976~2000)。1976年7月,印度政府率先派出访华大使,同年9月,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陈肇源到到达新德里。中印两国驻对方大使馆“有馆无使”的非正常外交状况结束,大使级外交关系得到实际恢复。1998年印度突然进行核试验,还公开把核试验的理由一度说成是“中国威胁”,中印外交关系受到严重冲击,短期内急剧倒退。2000年两国关系走出核阴影,着眼双边关系大局和长远,历经慢热、经历曲折、走上正常化的中印关系持续了24年。
四:关系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中印首脑正式访问对方国家已达8次(多边外交场合中印首脑在对方国家或第三地的会晤不在此列),具有恢复性、突破性和昭示性的特点。所谓恢复性,是指纳拉亚南访华和朱镕基访印,从首脑外交层次上恢复了被印度核试验冲击了的中印关系,为两国深入探讨和解决若干难题架起了首脑对话平台。所谓突破性,是指瓦杰帕伊访华和温家宝访印,在西藏-锡金问题、边界问题、经贸关系问题上有突破历史、超越现实的大手笔。所谓昭示性,是指胡锦涛、温家宝访印和辛格、帕蒂尔访华,对保持两国高层频繁互访、友好深入对话的势头具有昭示作用。中印关系在21世纪实现了全面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中印关系的现实特点表现为“四位一体”,即中国和印度是有着约2000公里共同边界、2000年友好交往历史的邻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大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国家;是21世纪多边外交舞台上十分活跃、颇有影响的外交角色。
文化交流:从玄奘取经到宝莱坞
“中国与古吉拉特邦的联系源远流长。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古代就非常活跃。中国僧人玄奘曾在古吉拉特邦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莫迪曾如此说。在印度官员发放的小册子《沃德讷格尔挖掘现场及佛教遗产》中,特别提到公元641年玄奘在当地“造访200家寺庙,拜访万名僧人”。可见自古以来伴随着中印经济交流的还有中印间的文化交流。
中印交流肇始于秦代,到两汉时逐渐频繁,在隋唐时趋于高潮,宋元时更加深入。在这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文化交流是柱石。印度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等传入中国。同样,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也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而中国《二十四史》和高僧大德的游记更成为印度构建古代历史的基础。
中印解放和独立后,伴随着两国关系的每次重大突破,两国文化合作方面也都有大动作。1988年,印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时,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2003年,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时签订了《中印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03年至2005年执行计划》,今年,双方还将签署2006年至2008年中印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这些协定和计划使两国的交往向机制化发展。
就交往的内容和形式而言,1988年前,中印交往的形式比较单一,几十年间只有互派文艺代表团,由少数高校或研究机构翻译介绍一些著作,引进电影等方式。而现在则推出了“文化月”、“友好年”等活动。2013年是“中印友好年”,在1月两国商定的38个项目中,文化项目占了一半,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互派文化部代表团,互办“电影节”,中国向印度派京剧团,在印举行“山西民俗艺术展”、“陕西文化周”,印度则将派传统舞蹈团、宝莱坞歌舞团来华。中国在印度完成那烂陀玄奘纪念堂揭幕,印度在洛阳白马寺举行印度风格佛殿的落成仪式和开光典礼。此外,还有美食节、文物展、新书发布、研讨会等。
中印文化古老而有生命力。它们曾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现在又在创造着被著名学者谭中先生译成“中印大同”的“CHINDIA奇迹”。
古吉拉特邦:不只是总理故乡
古吉拉特邦(英语:Gujarat),是习近平访印的第一站。旧译瞿折罗、胡茶辣,是位于印度最西部的邦,北靠拉贾斯坦邦,南接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邻中央邦。邦内气候北部干燥,南部沿海降雨较多,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舞蹈,。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广东省略大,最新人口统计超过6000万,海岸线长1600公里,为印度各邦之最,自古以来航海商贸活动活跃。该邦面朝阿拉伯海,那里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
古吉拉特邦是纳伦德拉?莫迪总理的故乡,他自称“茶农之子”,1950年9月17日生于现古吉拉特邦的沃德讷格尔。古吉拉特邦的博尔本德尔是前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的出生地。首府甘地讷格尔就是以甘地的名字命名,讷格尔是印地语“城镇”的意思。在该邦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有甘地纪念馆。
过去10年古吉拉特邦GDP增长率超10%,这个传统的“商业之邦”走在印度改革最前沿,创造了“古吉拉特发展模式”,近年来更被西方媒体追捧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投资地”,被印度人比成“印度的广东”。工业化程度较高,有石油,化工,纺织,水泥,炼油,化学肥料,机床及电气工程。矿产有天然气及石油。农业产品则有花生,水稻及棉花。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国企业投资设厂尤为突出。(常红 王珏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