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改革成就的根本保障。改革的成就固然与短期的经济政策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系列治国理政举措当中,对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性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深度改革,保证了“私权赋予”与“公权约束”,从而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扫清了障碍。一方面,“私权”被有效赋权和保护。例如,对农村土地进行了确权,赋予农民权利,在现有各类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通过编撰民法典对产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公权”被有效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通过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系列文件和讲话精神,以及反腐败领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得公权力被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为我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结合提供了制度基础,实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四个全面”总布局破解新的发展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经济改革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而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切实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保证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总体而言,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持续增长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经济结构呈现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
当然,也必须看到,尽管我国经济保持了高水平的发展,但当前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形势多变,经济增长依然蕴含着多重风险。从短期来看,资产泡沫问题依然显著、局部风险不断扩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日益突出,有侵蚀经济基础的可能,处理不好可能引发风险扩散,这也说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依然有待加强。从长期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解决,民间投资增长下滑压力仍然存在,结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我国经济可能呈现出“短期稳中向好”和“长期结构问题”并行的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破除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壁垒和障碍,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教训。要认识到,无论是所谓“拉美漩涡”“东亚泡沫”,还是“西亚北非危机”,共同点都在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面对变化的条件所带来的新挑战,未能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难以有效形成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导致社会既不稳定,发展也不具可持续性。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滞后,在经济制度上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的同时政府失灵;在政治制度上未能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市场主体的私权不被保护,政府官员的公权不受规范,导致权钱交易的“寻租”现象普遍,既无公正又无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不仅坚定了全面实现小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而且在经济、法治、政治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上做出布局,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