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病人在就诊时告诉我,想要挂我的号,却一直挂不到。等挂到号了,有的病情发生变化了,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从医40余年,吴德沛经历了太多这样的痛心时刻。在他看来,很多危重病人都是可以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然而,基层医疗存在服务能力不强、政策配套不完善、群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基层医疗资源空置,大医院医疗资源紧缺,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2019年两会期间,吴德沛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主要是人才队伍不强。吴德沛在调研中发现,首先是“招录难”。2009年至2017年,全国74.9%的新增卫生技术人员流向医院,仅19.5%流向基层,占比持续下降,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尤为突出。其次是流动性大。基层医疗单位“高学历、高水平、高年资”人群流失严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累计招录“大学生村医”和“驻村护士”224人,近年来已离岗87人,培养难,留人更难。最后是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江苏为例,全省基层在岗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7.12%、大专学历占36.41%,高级职称占4.57%、中级职称占22.41%,基层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低于行业均值。
吴德沛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卫生人员的待遇,把基层卫生人员的数量扩充起来、水平提高。同时,要做到上下联动,基层医生、家庭医生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建立互动机制,最终提高基层患者就诊率,轻留重转。另外,对慢性病及康复期患者,要提高基层随诊率。他建议,将基层卫生人员基本技能培训纳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建立分区域、分层次紧密型医联体,加强上派进修和下派驻点,促进卫生人才双向流动;建立重点帮扶制度,鼓励名医下基层,推动新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