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全国两会 > 正文

两会观察|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两会权威声音来支招

2018-03-15 10:45:4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王莹) 新动能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消费方式。五年来,我国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然而,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绝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听听来自两会上的权威声音。

加强严管不放松今年把抽查比例提高到5%

数据显示,我国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高。日均新设市场主体由商事制度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2017年底的5.27万户,日均新设企业由商事制度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2017年底的1.66万户。

市场准入的放宽进一步激活了企业的创造活力,但也开始考验工商和监管部门的智慧。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维护,首先要把好企业规范经营这道关。两会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对公众关心的监管问题做出回应。

张茅表示,执法监管是商事制度改革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新的监管理念是改巡查为抽查,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所谓“双随机”,就是抽查对象是通过摇号随机产生,同时检查人员也是随机的。而“一公开”,就是检查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企业有什么问题,受到什么处罚一目了然。

张茅告诉记者,工商总局今年把抽查的比例提高到5%,公示的结果要求达到百分之百,借此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如同企业头上吊着一把剑,今天抽查完了以后可能明天摇号又摇到,所以企业必须保持依规守法经营。”

像查酒驾一样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惩处力度

假冒伪劣一直让消费者深恶痛绝,有群众提出,能不能像查酒驾一样来打假?对此,张茅表示,赞成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惩处力度,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

对于如何加大造假售假的处罚力度,张茅指出,目前假冒伪劣,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如果能像查酒驾那样,假冒伪劣的发生率会降低。“过去酒后驾车,罚款一次解决了,现在酒驾严重的可以入刑,酒驾现象就少了很多。”

对于现在执行的“双随机、一公开”,张茅认为,公开有时比依法惩罚的震慑力、杀伤力更大。“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阳光下公开。有些企业讲罚我多少钱,我认了,而公开曝光就损失很大。”“它就记在那儿了,谁也改不了。”

消费者可通过电子地图投诉持续推动“7天无理由退货”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执法监管,一方面也要进一步让消费者“投诉有门”。对此,张茅表示,工商总局会进一步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在去年新建立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之上,今年3·15互联网投诉平台第二期将上线,特点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投诉成功。

对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陷阱和网购假货问题,张茅表示,工商总局正积极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网上购物“7日无理由退货”,同时也推动实体购物、线下购物的无理由退货。“这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对商家的商誉也是有好处的。”

张茅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一是要法律法规健全,二是企业的信用要健全,三是消费者保护权益意识要增强。“现在网购比较理性了,先到实体店看一看,什么价格,什么质量,然后再去网上购买。”

信用体系要筑牢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每个人每天都在和信用打交道,讲诚信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让企业在经营中诚实守信,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营商环境和信用环境,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样不可或缺。

在3月6日进行的“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会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指出,国务院2014年就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纲要》中明确了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的有关要求。现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和44个部门、所有的省区市以及60多家市场机构建立了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异议处理和联合惩戒等功能。“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我们和有关部门,在税务、工商、法院执行、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包括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领域,建立了30多个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张勇说。

对于企业而言,信用出现“差评”将举步维艰。“在推进简政放权中,按照企业不同信用水平管理,对信用优良、讲诚信的企业在行政审批等环节区别对待。”据张勇介绍,到现在为止,6000多户企业被限制融资授信和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下一步,将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同时我们会进一步规范红黑名单制度。”

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主动参与品质革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激活新创造。在3月8日进行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会记者会上,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指出,中国制造业从作为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大国,一路在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断地有“马桶盖”这类问题出来,消费者还是不满意,就是在品质和技术水平上还是不够。“中国制造业已经悄悄地在起步了,在向制造业升级,向高质量提升这样一个阶段转变。”无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不仅要诚信经营,更应该不断自主创新,用创新去赢得更大的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同。

在3月10日进行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两会记者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短短的三十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民营企业依法依规、专心专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企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责任编辑:吕莉莉 CN073)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