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暘
淘汰赛被吐槽坏了的VAR,终于在决赛派上用场。巴西与比利时的比赛,不少声音投诉VAR该被多次使用,裁判却一次改判都没有。卢日尼基球场里,阿根廷主裁判用VAR判给法国一个点球,传奇球员卡西利亚斯、莱因克尔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表示,这不该是一个点球。
克罗地亚球员佩里西奇在禁区内的确用手碰到球,但乌米蒂蒂在他身前形成干扰,而佩里西奇的手臂是起跳后自然落下。这不免让人想起小组赛,阿根廷关键战罗霍的手球和葡萄牙关键战佩佩的手球。两次手球,裁判在经过VAR观看后并未改判点球。VAR到底该如何保证比赛的绝对公平?
佩里西奇手球瞬间
主裁判皮纳塔通过VAR改判点球
淘汰赛首次使用VAR决赛里改判点球
国际足联VAR视频裁判的“终审判决”到决赛为止,都是基本正确的,但很多情况下,某些主裁判和边裁过分依赖VAR视频裁判组,在自我决断上就丧失了判罚的果断性。从而过分依赖高科技带来的最终结果,使得“黑衣法官”的形象不再那么高大。也许是因为VAR出镜率过分频繁,小组赛的很多比赛都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因此在淘汰赛,主裁判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判断。当然,本届世界杯也出现过主裁判过分自信,以至于矫枉过正的案例。
巴西对比利时的四分之一淘汰赛,孔帕尼在禁区内无球状态下铲倒试图过人的热苏斯,当值主裁判马季奇坚持己见,并非回看VAR视频,拒绝判罚点球,但VAR慢镜头回防已经很清楚,孔帕尼无球状态下鲁莽地铲了热苏斯的小腿。
根据足球裁判规则,禁区内踢或者企图踢对方队员,都是要判罚点球的,所以马季奇的过分自信,为本场比赛留下了巨大的争议。如果他肯看一下视频回放,那么巴西对比利时的比赛结果,很可能因此改写。
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打到上半场38分钟,克罗地亚进球功臣佩里西奇在防守对方角球时不慎手球,阿根廷主裁判皮塔纳在反复观看VAR视频回放长达1分钟之后判罚了点球,最终由格里兹曼罚进,法国半场结束暂时以2:1领先,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慢镜头显示,佩里西奇在防守马图伊迪争顶前点头球时视线被挡,皮球直接砸在他张开的手臂上(扩大防守面积),改变了方向,这构成了判罚点球的决定性因素。
阿葡关键战裁判为何不判点球为梅西C罗网开一面?
世界杯小组赛D组第三轮比赛中,梅西带着阿根廷队2-1险胜尼日利亚,终于以小组第二出线。
重点在于,比赛当中罗霍在本方禁区内争顶高球,皮球先击中头部再打到手臂上,尼日利亚差点获得了第二个点球。当值主裁判恰克尔面对尼日利亚队员的重重施压,经过VAR视频裁判组的提醒和建议,亲自观看了VAR视频回放之后,并未判罚点球。尼日利亚球员对此相当不满。
罗霍时常担负起防空重任
问题来了,罗霍的禁区内手球,该不该判?
梅西和他的小伙伴们一度逃过了“生死劫”。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6月15日B组第二轮比赛,葡萄牙对摩洛哥,第80分钟佩佩禁区内试图解围,皮球先击中佩佩的膝盖,反弹起来打中了手臂,也是同样符合手球规则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解释,不判罚点球符合裁判规则。
两次争议判罚也导致“阴谋论”铺天盖地。主要内容都集中在“阿根廷是强队不应被过早淘汰”、“裁判选择性执法,对C罗和梅西都网开一面”、“FIFA刻意保护强队的世界杯之路”等等。焦点无疑集中在VAR视频裁判是否绝对公平之上。
细看FIFA规则到底什么才是点球?
而6月26日葡萄牙和伊朗的小组赛第三轮,第89分钟,塞德里克禁区内争顶时并未顶到皮球,伊朗队员争顶下皮球之后,直接打在塞德里克张开的手臂上,经过伊朗队的申诉,主裁判通过VAR视频裁判协助判罚了点球,伊朗在补时第1分40秒扳平比分。这个判罚同样是正确的。
按照FIFA官网最新出台的2018~2019赛季足球规则,关于手球的条款如下。
手球就是球员故意用手或者手臂与皮球发生接触。以下情况必须加以考虑:
1.手朝球动(不是球往手上打)
2.对手和球之间的距离(意想不到的球)
3.手的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犯规行为
罗霍禁区内的争议手球,慢镜头显示他的头部先碰到了皮球,导致皮球改变方向以后,再砸到张开的手臂上。以手球规则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来判断,罗霍的手臂并没有朝皮球挥动,对顶到的头球而言,皮球随后打在手臂上,对罗霍来说的确是意想不到。所以主裁判恰克尔的判罚符合裁判规则。
回到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比赛,马斯切拉诺禁区内拉倒尼日利亚6号巴洛贡,主裁判恰克尔看得很清楚,VAR视频裁判也及时给了提示,对尼日利亚队是公平的判罚。而围绕罗霍的头球之后打手反复讨要第二个点球,未免有点得陇望蜀,主裁判维护了自己的判断和视频助理裁判的权威,这是值得赞许的。
而这场决赛里的点球判罚,彻底改变了战局。在克罗地亚扳平比分后,这个改判让克罗地亚士气大减。而在与佩佩和罗霍的两次点球对比后,这球的情况极为相似。而主裁判在主观意识里判罚点球,VAR的绝对公平该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