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北京两会 > 正文

五年来首都的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这些作用

2018-01-27 17:45:21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图为会议现场。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图为会议现场。千龙网记者 李贺摄

(记者刘美君)27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就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建议。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的实践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保障首都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五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44次、审议议题285项,制定地方性法规18部、修订8部、集中修改29部、废止22部,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36个,听取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决算和审计情况报告30个,开展执法检查17项、专题询问6项、专题调研2项,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235件,办理议案17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29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78人次。依法主持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按照中央决策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市委领导下,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选举产生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常委会依法任命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试点顺利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的实践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一是保障代表大会充分行使法定职权。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筹备、召集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法定职责,聚焦提高大会质量和实效,不断改进会议筹备工作,加强各项决议落实,保障代表代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主要包括大会行使立法权成为常态、大会行使决定权更加充分、代表议案办理成效显著、代表大会更加公开透明四个方面。

报告显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发挥代表大会的立法功能,对涉及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都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的地方性法规,提请大会审议通过。2014年,代表法实施办法、代表建设办理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3部法规草案提请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后,常委会相继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围绕143个专题、组织代表2015人次,分成201个小组,深入306个基层单位开展视察。督办议案17项,涉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城市规划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2014年首次对代表团审议过程的网络直播,四年来共组织网络直播27场。

二是立法质量和效力不断提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突出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制定的法规更加符合规律、更加管用有效。主要包括地方立法体制逐步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立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显著提升三方面。

报告显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5年来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条例、水土保持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条例、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统计条例等法规。修订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废止博物馆条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乡村集体企业承包经营条例等法规。突出社会领域立法,在控制吸烟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全民健身条例、旅游条例等法规的立法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市场参与、共建共享的制度性框架,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社会参与多样化,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共建共享城市进步和城市文明。

三是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大监督的性质和定位,发挥人大监督的特点和优势,围绕监督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法律监督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依法监督、有效监督、持续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首都得到正确实施,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主要包括支持保障中心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实施得到有效保证、以监督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三个方面。

报告显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优化工作力量配制,统筹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审计报告、审查批准决算、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备案审查等多种方式,推动更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五年来,听取和审议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听取和审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缓解交通拥堵、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36个,就制定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开展专题调研,就大额专项资金使用、老旧小区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询问。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当年就开展执法检查。连续两年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共组织代表650多人,开展活动50多场。连续三年分别对旅游、文化、科技三个大额专项资金回归部门预算管理属性。推动市级部门绩效管理全覆盖、部门预算全公开。2017年,除涉密部门外全市196个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预算全部公开。

四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保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年度议题确定协调机制、计划机制、决议执行督促检查机制。五年来,围绕市级预算调整、为群众拟办实事项目、“七五”普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撤县设区、人大换届选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等,依法作出决议决定29项。2017年,按照中央决策和市委部署,研究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五是代表工作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代表法,着力把握代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健全工作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得到充分保障,代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代表工作活力不断增强。主要包括在代表工作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代表执行职务的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代表建议办理机制逐步完善三个方面。

报告显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总结代表工作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工作的具体制度。从2014年起建立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联系制度,组织市人大代表通过179个联系小组,就重大议题开展联系活动。组织代表2600多人次参加履职培训。改进代表参与方式,组建12个专业代表小组。共有代表1.2万余人次参加立法、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共有代表36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并作审议发言。重点督办代表建议29类403件,并有6140件代表建议全部按时办结。

六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法律以及依法履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每年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班,积极组织形势报告、法制讲座、专题辅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履职尽责本领。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实发挥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协助市委召开第四次人大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支持派驻纪检检查组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流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新闻宣传、规范出访活动、厉行勤俭节约。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积极指导各区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增加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职委员人数;推动各乡镇人大主席专职化,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指导区、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基层人大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关键词:北京两会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