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服务部副主任、地震新媒体负责人侯建民
我是一名地震工作从业人员,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从事地震监测和数据服务相关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地震发生的那天,同事们压力非常大,结果测定后就立即传给了值班室,之后发到电视台,然后通过主持人口播,让亿万老百姓知道了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的这次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这是当时最快的传播方式,但实际上当社会公众才知道震中在哪里,震级有多大的时候,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所以,我当时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或者说一个梦想,那就是如何把最新的地震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更多的人。
地震新媒体
平台建设
2008年之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我想到也许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发布最新地震消息的好途径,于是就开始研究手机应用的开发。通过精心设计,通过这款手机应用,简单又重要的地震速报参数变为老百姓可以直接使用的实时地震信息服务。面世之后,这款手机应用大受欢迎,不少商业网站纷纷进行测评和推荐,我所在单位的领导也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这款全自动运行的应用——“地震速报”,成为了地震行业最大的手机客户端,安装量已超过130万。这是我通过新媒体(那时候还没有新媒体的叫法)为老百姓进行信息服务的第一次大胆尝试。
地震速报APP启动页面
前些年,每当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的官方网站访问量都会瞬间爆增,出现访问不畅甚至网页打不开的情况,对此,老百姓颇有怨气。于是在2012年,我利用新浪SAE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平台网站,实现了海量用户访问无障碍的跨越。现在,这个叫“中国地震台网”的网站已实现全自动运行,是第一家中央单位云平台网站,访问量在全球中文网站中排名五千名左右。
2012年5月,在得到单位领导同意后,我注册了微博账号,就是大家熟悉的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为了自动发布最新地震消息,我和同事们研发了地震速报微博的自动发布系统,它和地震台网数据平台实时对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地震速报的全自动发布。新闻媒体在当时的报道中给予了高度赞扬,因为地震信息这种重大社会突发消息第一次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了全自动发布,这一次进步的步子迈得非常大。
现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是新闻媒体和老百姓获取权威地震消息的第一来源,是震区民众反馈震情和灾情的第一选择,这里已经成为地震部门对外服务的第一窗口。地震速报微博也因为被人民日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十大中央机构政务微博,我个人微博“@震长”也获得了微博之夜年度影响力奖。
微博年度影响力奖颁奖现场
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也为了实现“把最新地震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更多的人”这一梦想,在逐步完善地震新媒体平台的同时,我和同事们开始尝试与大型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实现了地震实时信息的广覆盖。
现在,我们完成了和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的技术对接,也和诸多互联网平台如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一点资讯、手机百度、阿里UC等实现了全自动对接,实现了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初步服务,最新的地震信息可以全自动服务于亿万网友。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这条重大突发消息在微博平台上的阅读量高达3.8亿,今日头条向7000多万用户实时推送了九寨沟发生地震的消息。事后根据传播数据分析统计,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的消息在1分钟内覆盖了1亿网友,3分钟内覆盖了4.5亿网友,这和当年汶川地震时的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九寨沟7.0级速报微博截图
新疆库车5.7级地震今日头条截图
我们在地震信息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获取了最新的地震消息,同时还通过日常的地震知识科普,让大家加深了对地震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公众的震灾害意识得到了提升。很多年轻网友因此评论说:自从关注了地震速报微博后才知道,原来地震每天都会发生;地震不可阻止,而且也无法避免,那就应该让每个人学会如何与地震相处。
作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服务部副主任、地震新媒体负责人侯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