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1月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基本成熟。规划框架在履行程序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后,要稳妥精心抓好贯彻落实。要适时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在该消息传出后,众多雄安概念股出现涨停,其中,中化岩土也因搭上雄安概念快车而在2018年1月3日实现股价封涨停板。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中化岩土涨停前夕,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延炜曾连续4次巨额减持,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其减持金额高达1.47亿元。
涨停前实控人亿元减持
资料显示,中化岩土是一家具有强夯工艺自主创新和专用设备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是为国内石油石化建设项目、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港口、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提供强夯地基处理服务,包括方案设计、技术咨询、工程施工等。
可以说,公司在雄安建设中,有承包部分工程的预期。因此,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基本成熟的消息传出后,公司股价在连续下降之后直接反转封涨停板,但不巧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刚刚在前四个交易日和七个交易日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减持,错失了这次雄安概念带来的利好。
从中化岩土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公司股价于2017年5月4日曾达到15.66元/股的最高点,此后,公司股价在10元/股上下波动,但是,在2017年10月27日晚间公司发布减持公告之后,公司股价直线下跌,最低曾跌至2017年12月26日的7.25元/股。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2017年12月26日的前一天,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延炜曾于2017年12月25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700万股,此后,吴延炜又连续进行了3次巨额减持。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吴延炜从2017年12月25日至2017年12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了4笔巨额减持行为。期间,吴延炜合计减持2209万股,减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22%,这4笔减持均价的区间在6.61元/股至6.72元/股之间,合计减持金额为1.47亿元。
减持前,吴延炜合计持有中化岩土股份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6.43%,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在上述4笔巨额减持之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延炜持有股份降至6.3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35.21%。
据了解,中化岩土早于2017年10月28日披露了《关于大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吴延炜计划从2017年10月28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99%)。
根据上述吴延炜预先披露的减持计划,其尚有1391万股的减持份额尚未完成。对于吴延炜此后会否继续进行减持,公司在公告中并未对此给予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减持公告中,预备减持的不仅仅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延炜,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宋伟民、刘忠池也同时表示“拟减持所持公司部分股份”。
公告显示,根据限售股相关规则,宋伟民、刘忠池可转让股份分别为3735.69万股和3846.72万股,该两位股东给出的减持计划与吴延炜相同,皆为3600万股。
全年业绩增减难料
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延炜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宋伟民、刘忠池给出的减持原因皆为“因个人资金需求”。也就是说,三位股东皆需要亿元以上的个人花费,不禁让人咋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人的减持公告紧跟在公司披露三季报之后出现的。
根据2017年10月23日中化岩土披露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5.89亿元,同比增长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下降5.74%。对于业绩下降,公司解释称,部分工程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公司曾于2017年8月28日预计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变动-10.00%至20.00%。同时,公司给出的预测原因同为部分工程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而对于2017年全年业绩,公司如同2017年三季报的预报一样给出了相同的“同比变动”。公司预计2017年1月份至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亿元至2.98亿元,同比变动为-10.00%至20.00%。
(原标题:错失雄安利好良机 中化岩土实控人涨停前亿元减持)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