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信托行业迎来增资热潮。险企及旗下子公司也在2017年出现增资潮。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增资多为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扩充资本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开展创新业务的考量,因为随着金融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规模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地位。在适应监管以及行业整合的阶段,金融机构融资、增资的需求依然会比较旺盛,但进入成熟期后情况预计会有所变化。
信托保险纷纷增资
2017年末,多家信托公司密集发布增资公告。厦门国际信托在2017年12月底宣布,拟增资12亿元人民币,将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3亿元增加至人民币35亿元,增资后股权结构保持不变;五矿信托在2017年12月底宣布其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申请获批复,其注册资本将由29.22亿元增至60亿元;重庆国际信托也在12月26日公告其增资申请获批,计划拟以22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将注册资本金抬升至150亿元,位列行业第一。
2017年12月18日,湖南信托则宣布其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至24.51亿元;12月19日,国通信托通过增资将注册资本金由12亿增加为32亿;中铁信托在12月20日称注册资本已由人民币32亿元增加至人民币50亿元。12月14日,中融信托公告称已完成20亿增资,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100亿元增加至120亿元;2017年11月30日,平安信托宣布将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12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
险企及旗下子公司在2017年也出现增资潮。2017年12月27日,中国平安(港股02318)发布公告,称同意平安租赁增资40亿,拟与中国平安海外控股共同认缴新增资本,分别认缴13.6亿、26.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26家保险公司及其子公司披露了55项增资计划,拟增资总金额超过530亿,增资计划涵盖各保险公司以及旗下子公司的增资内容。其中增资金额最大的是幸福人寿。2017年10月,幸福人寿宣布拟以1.55元的价格增发41亿新股,增资金额约为63.8亿元,增资后幸福人寿注册资本为101亿元;增资金额达到50亿元的还有长城人寿,其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将达到55.3亿元;中国平安还拟对旗下子公司——平安金融科技进行增资认购50亿元。增资超过20亿的还有工银安盛、新华人寿合肥后援中心、大地财险、人保再保险和中邮人寿,增资额分别为38亿元、27亿元、21亿元、20亿元和20亿元;此外,中原农险的增资金额为19.9亿元,接近20亿。
扩充资本实力适应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直接关系到行业评级和监管评级,因此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相应的资本金支持。增加资本一方面可以满足监管的要求,应对潜在风险和加速信托公司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信托管理规模的增加,资本也应该随之增加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业务范围、开展创新业务,也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
对保险公司来说,特别是中小险企,通过增资扩股补充其在业务拓展时消耗的资本金是提升实力的必要手段;而对大型险企来说,在其逐步布局互联网保险、健康险以及资产管理专业子公司的背景下,对相关专业子公司进行增资认购以扩大子公司规模,也有利于险企在行业的整体布局。
兴业证券非银团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信托和保险等机构之所以密集增资,主要是受到监管需求的影响,在业务不断扩张的阶段,信托、保险等都需要增量资金以维持资本的监管要求,且现阶段金融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很明显,公司规模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业地位,进而影响公司在业内获取资源的能力,所以现阶段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金融公司正效用是比较明显的。
然而,长远来看,兴证非银团队认为,规模增长超过一定阈值后必然会拖累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因为金融企业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并不明显,而在优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增量资金的预期收益率也会下降。因此,在适应监管以及行业整合的阶段,金融机构融资、增资的需求依然会比较旺盛,但进入成熟期后情况预计会有所变化。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