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合伙人级别的基本薪酬,澳银资本投资经理闻翌博告诉记者,每月5万元左右比较多见。不过他称,合伙人基本薪酬在业内差别跨度很大。
曾建宁称,如果把所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收入平均计算,做VC/PE的就是典型的“金融民工”。“不要看很多成功故事。你想想,做投资真正成功率是多少?”
2016年全年A股IPO共227起,2017年情形转好。“但是VC/PE机构投的项目是多少?所以你说会高吗?高不了。现在有很多创投机构,说句真心话,是难以为继的。”曾建宁称。
揭秘2:年收入最高最低者相差3000万
在曾建宁看来,私募股权投资,靠套利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小了。“我们的VC/ PE,前两年套利逻辑占了很大部分。而现在套利相对不容易做。现在投资人如果真正帮不企业,不能和企业共成长,那你怎么赚钱?现在做VC/PE非常难!”他称,私募股权投资圈里成功的人不多,“几年没投出去的都有,通常来说,投资经理1到2年内没有投出项目比较常见。”
但是2016年依然有人收入超过3000万元,这说明业内收入水平严重出现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不同机构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级别之间。
根据清科私募通的统计数据,在私募股权机构中,级别最初的是分析师岗位,年薪7.8万元~32万元,投资经理年薪12万元~48万元,投资总监年薪36万元~105万元,MD年薪53万元~200万元,合伙人年薪90万元~400万元。
通过数据可见,随着级别的提升,同一岗位在不同机构之间收入分化加剧;不同级别之间,级别越高,与前一级别的收入差距加大。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收入差距分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记者调查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人的薪酬结构可以解释这些。专门从事VC/PE猎聘服务的猎益咨询高级项目总监崔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投资人收入组成由基本工资(base)+奖金(bonus)+收益分成(carry)共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