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ST众和复牌拷问监管制度

2017-12-05 19:21:5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停牌公告中,新开源承诺,公司争取于4月26日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报告书,逾期未能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报告书的,公司将根据重组推进情况确定是否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复牌。

4月26日至9月26日间,新开源连续7次发布延期复牌公告。其中,公司于6月23日召开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继续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申请继续停牌的议案》,预计“自停牌首日起累计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内,即在2017年9月27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并在经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后审核后复牌。”

截至11月29日,新开源仍未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至此,公司已超期停牌63天。

停复牌制度亟须完善

事实上,自2015年6月A股市场出现罕见交易波动,“千股跌停”与“千股停牌”同现,上市公司“任性”停复牌问题随之凸显。

2016年5月,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出台新规,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及时进行规范。

不过,这一问题似乎并未因此根治。2017年7月,新华社发文质疑,“随意停牌成顽疾,任性停牌几时休?”

文章指出,“股票停复牌是上市公司的一项常见业务,也是其基本权利之一,具有保证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防控内幕交易、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等功能。但在A股市场,停牌随意性过大已成顽疾之一,停牌程序不规范、停牌时间过长,以及停牌期间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甚至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2016年4月,MSCI就是否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展开的第二轮意见征询中,可能引发流动性问题的自愿停牌制度受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质疑。2017年6月,A股第四度‘闯关’MSCI并如愿‘过关’。但在最终的缩小版方案中,格力电器、万科A等赫赫有名的中国‘白马股’却因曾长期停牌而无缘标的名单。”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2002年以来,A股停牌家数占比长期均值为6.3%,明显高于港股市场的3.5%;截至2017年8月,A股停牌家数占比约为7.9%,高于长期均值。

自2002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平均每次停牌为7.9个交易日,停牌时长明显超过成熟经济体证券市场停牌时限。

7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回复“上市公司长期持续停牌”时表态,下一步证监会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强化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停复牌的一线监管,在保障停复牌功能顺畅发挥的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审慎行使停牌权利,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从前文所述的案例来看,上市公司复牌者如*ST众和连续跌停致使投资者受损严重,停牌者如ST华泽正面临直至退市无法交易的窘境,另有诸多公司则以各种理由长时间延期复牌。在停牌与复牌之间,上市公司获准停复牌的界定标准似乎仍不明确,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判断同样不甚明晰。诚然,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但市场监管框架是否亦亟须完善?

(责任编辑:马欣)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