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解密现金贷:消费金融类公司到底有多赚钱?

2017-11-07 07:10: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现实借贷场景中,鲜有用户会去认真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大部分甚至不会去注意到服务协议中标明的名义利率。这一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现金贷平台提供贷款服务或者分期购买服务时,只写每月还款额。对于一些用户来说,5088元的手机分12个月还,每个月还款金额511.15元看起来并不那么难以接受,但这笔分期付款背后的实际年化利率在36%~42.58%。

消费金融类公司净利润率媲美上市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现金贷平台有数千家,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无需审核、一秒放款。”这些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记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现金贷平台中,除了不同的利率计算方式、服务费,有的现金贷平台还规定了滞纳金、逾期罚息、提前还款的罚息等费用。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把这些费用都加在一起计算,有的现金贷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可能接近100%。

高利润吸引到了各路资本涌入现金贷行业。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机构,2016年以来大量P2P也转型做现金贷业务。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7年3月,至少超过30家P2P网贷平台有现金贷业务,单月放款量超过10亿元的平台至少已经超过了10家。

盈灿咨询测算,截至2017年3月末,整个现金贷行业规模大约在6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其中“电商系”现金贷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垂直系”和“网贷系”现金贷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持牌系”的规模在4000亿元以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Wind资讯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率,最高的上海银行为50.71%,最低的平安银行为23.22%。而消费金融类公司的净利润率,从整体上看可以与上市银行媲美。

由谁监管成难题

消费金融类公司如此高的净利润率,似乎已经脱离了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和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舆论对现金贷的质疑,主因或是它的盈利模式游走在法律监管的边缘,在其自身获得高利润的同时,却为整个经济社会埋下一些隐藏的风险。

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理事肖飒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现金贷平台的快速增长容易爆发出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率畸高;二是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三是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所以,未来的清理整顿必然从利率、风控层面开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