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全球谷物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017-10-18 10:17: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城市化进程导致中国耕地面积每年减少40万公顷,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印度耕地面积排名全球第二,其5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仅占GDP的18%,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16全球饥饿指数,在118个统计的国家中印度排名97位,被列为“严重饥饿”国家,不过印度同时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大米出口国和小麦净出口国。

  阿根廷有2720万公顷耕地面积,粮食出口占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2.5%,2016年出口创汇380亿美元。

  伴随着粮食在各产区、出口国、进口国之间的流动,形成了围绕生产成本和市场供需的粮食价格波动。

  C 供给和需求因素

  衡量食物消耗水平的基本公式:粮食总消耗量=人均卡路里×人口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用热能摄入指标即卡路里来衡量食物的消耗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上升,而且由于摄取的食物中蛋白质、植物油、纤维素等不断增加,导致对谷物的依赖度不断下降,人均卡路量消耗量低+人口快速增长=粮食增长潜力最高。总体而言,如今人类的主要粮食即谷物的通胀调整价格只有50年前的一半。

  种植面积与单产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由于地广人稀、气候适宜,种植面积成为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地少人多,更注意深耕细作,致力于提高单产。但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等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美国粮食单产大幅提高。

  生产成本与政策补贴

  1996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建立了数额大、范围广的补贴政策,每年补贴2亿美元以上,涵盖全部粮食品种,直接拉低了其粮食价格。此外,近年来美元汇率逐步走低,特朗普税收改革新政,都是导致其粮食价格占据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

  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

  预计到2040年,全球人口将再增长23%即17亿,达到大约90亿,因此需要继续增加全球粮食供应。与此同时,全球许多地区,特别是非洲和亚洲部分欠发达地区,人均卡路里消耗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都会对主要的粮食即谷物的价格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