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数跌跌不休的背后,是做市企业的减少。数据显示,今年已有307家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其中,前三季度共有300家企业退出做市转让,变为协议转让。
从发展趋势看,退出做市企业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年初单月退出做市的企业数量还基本维持在30家左右,到了6月已经增加到40多家,8月和9月稳定在40家以上。
数据显示,在307家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的企业中,有123家为创新层企业,占比40%。
这些企业中不乏业绩非常好的公司,而且亏损企业只有6家。
其中上半年净利润上亿的企业1家,为金田铜业(834178.OC),上半年实现营收190亿,净赚3亿。该企业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于今年9月21日由做市转为协议转让,目前股东数量为368户。
企业对做市商制逐步冷淡
实际上,2014年8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证券市场上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在该制度实施初期,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然而,三年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经历了从万众期待到争议颇多,再到逐步冷淡的过程。
进入万家时代的新三板,尽管企业明显增加,但做市企业反而减少。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昨日新三板已有11615家企业挂牌。然而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上做市企业数量从年初的1653家,已回落至当前的1426家。
新三板观察员刘升华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部分企业退出做市企业或许是因为正在冲刺IPO。他表示,协议转让在企业IPO过程中,比做市转让更有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Pre-IPO的投资逻辑成为主流,企业“转板潮”兴起,越来越多的拟IPO挂牌企业选择做市转协议,以预防及解决三类股东及国有股划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