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7家支付公司受罚过百万 易票联居首杉德支付三接罚单

2017-10-16 21:12: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公开信息显示,杉德支付今年已三度受罚。除了9月初公布的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约34.91万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85万元,共计人民币约119.91万元的最大一笔罚款外,3月15日,央行给杉德的福建分公司也开出了罚单,原因是其“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对其予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4000元,处罚款59万元。此前1月18日,杉德的大连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身份交易报告”被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给予行政处罚。今年5月17日,据中国支付网报道,杉德支付因违反央行公告,相关支付业务承接工作已逾期3个月。

记者一一采访上述7家被罚公司,杉德支付明确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其他公司或无回复或无法取得联系。

业内猜测,被罚公司的违规行为可能多与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有关。华东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管理者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统称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由于业务范围不同,个体的实际运营情况差异还是很大,有的愿意公示说明,有的则非常闭塞。”

据悉,央行自2011年5月起,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即支付业务许可证,先后分8批发放270张牌照,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等7个类别(图一)。但由于同一个支付业务许可证可能包括几个细分类别,所以把细分类别加总后,许可证数量远远超过270张。

“自去年宣布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后,除了P2P是重点外,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业态之一,也比较受央行重视。由央行牵头的第三方支付专项整治的出发点还是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根据各公司问题的多少和轻重,处罚金额有所不同。”在上述第三方支付管理者看来,行业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来开展,目的在于规范支付机构经营模式、清理整治无证机构、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

从严规范 警示意义大过处罚

经历了之前的蛮荒生长时代,非银行支付业势必日益规范。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已进入存量监管时期,央行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的设立申请,重点是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从吊销牌照的原因看,不同于以往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蕴藏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今央行出手吊销牌照的理由多与业务操作违规有关。如多次违规转让、存在大量虚假商户、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支付业务不符合标准要求、擅自转让以及违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侵害消费者权益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