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接手新基的销售团队,也是这一商业化过程中又一水到渠成的落子。梁恒坦言,百济神州脱胎于研究机构,要在中国和全球推广产品,进行商业运作,没有经验和渠道,是非常困难的。“把新基的销售团队请到我们公司来,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以后公司产品上市打基础。”
研发不惧“烧钱”
目前,百济神州已有四个自主创新且拥有全球专利的在研产品进入国际临床试验阶段,分别是PD-1抗体(BGB-A317)、BTK抑制剂(BGB-3111)、PARP抑制剂(BGB-290)和RAF二聚体抑制剂(BGB-283)。其中,BGB-A317正在国内进行注册实验;BGB-3111正在全球和中国进行注册实验,包括一项3期头对头试验;另外还在进行BGB-A317与BGB-290和BGB-3111分别组合的临床试验。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烧钱行业,尤其是临床试验后期非常考验资金储备。
“PD-1的临床试验非常费钱,我们今年准备上临床的是三千到五千人,每个病人的费用是13万到15万美元,中国可能会便宜一点,但这个钱不得不花。”中国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百济神州创始人兼董事王晓东笑言,公司在每一个临床试验病人身上的开支,相当于一辆特斯拉。
从财报上也可看到,2016年公司的研发费用高达9803万美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已达9001.8万美元,同比增长130.9%。
由于百济神州暂时没有新药上市,无法通过产品销售带来稳定现金流,因此资金来源一直主要依靠外部融资和产品权益转让。
事实上,此次与新基战略合作涉及的13.93亿美元交易相关资金中,百济神州除将获得4.13亿美元的授权许可首付款和股权投资之外,还有资格获得额外的9.8亿美元基于开发、注册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及BGB-A317的未来销售许可费。在最新的融资动作方面,今年8月,百济神州曾宣布新公开发行246.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预计募股毛收入为2亿美元。
再加上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百济神州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金额总值为4.07亿美元。由此来看,目前公司资金储备仍较为充裕。
梁恒强调,从资金来源角度而言,百济神州没有太大的顾虑。在美国,投资者对生物制药公司的运作模式都已较为了解和接受,“只要看中你的项目,虽然风险大一点,他也会投资。”
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也日益看好生物制药领域。“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大趋势,中国的消费者能买到最好的消费品,但是药相对来讲用的却不是最好的。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投资者会比较看好。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在风投阶段融资,价格并不低。”
“在销售有正面的现金流之前,这肯定不是百济神州最后一次融资,但相对来讲,我们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梁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