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强势推进

2017-10-10 10:52: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8月,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完成“气代煤”改造。预计10月底,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禁煤区”范围内120多万户将使用清洁能源,上述环京区域散煤“清零”。

同时,京津冀三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开展管理体制创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的环保部门、质监部门共同发布环保领域首个“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黏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以减少约20%的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该物质是PM2.5和臭氧污染的“前体物”。

统一监测方面,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说,京津冀已统一应急预警分级,采取地域联动、时间联动、人员联动等“三联”模式,聚焦高架点源、燃煤、移动源等重点污染源的监测。

在执法领域,三地统一联动。2015年11月,京津冀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确立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联合后督察、信息共享5项制度。

逆水行舟 方至千里

受访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发达国家的空气质量在完成工业化后、历经半个多世纪治理才呈现好转,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治理环境,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国务院“大气十条”颁布以来,各项治霾措施仅“积跬步”,“至千里”还有很远的路。

北京市大规模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始于1998年。2013年,PM2.5浓度正式纳入监测范围,并出台为期五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年,北京市PM2.5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18.0%;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6年的39天。此外,2016年,天津市、河北省的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7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下降28.1%、35.2%。

然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PM2.5浓度同比升14.3%,PM10浓度同比升13.2%,呈现反弹。“治理灰霾,需要釜底抽薪。点滴成绩背后,治理与排污,正步入相持阶段。”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环保部日前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1+6”配套方案,聚焦“散乱污”企业、集群综合整治、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措施力度,尤其把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作为重要突破口。

污染并非一时一日,治理也难一蹴而就。这是“发展权”与“健康权”的博弈,可谓“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参与采写:韦慧、巩志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