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理财收益回升 手机APP购买习惯兴起

2017-10-08 09:01: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与此同时,用户购买理财的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银行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习惯在从线下向线上迁移,除此以外,就期限而言,仍是短期产品更受欢迎。

  上述建行人士表示,银行理财用不着刻意营销,手机银行的下载率很高,许多客户都是在使用网银的时候看到理财,自发购买的,“普通理财的门槛也不高,基本上五万、十万就能买。期限也不长,30天到三个月滚动发售的产品比较受欢迎。但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认购情况不是很好,期限长,收益率却并没有高很多。”

  理财销售驱动力分化

  经济观察报从多位零售银行人士处了解到,对于有相当用户基础的大型银行而言,并没有推荐客户购买银行理财的驱动力。

  上海地区建设银行的一家支行行长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就银行自身的考核导向来看,并没有带有倾向性地去鼓励发展理财:“银行理财销售没有指标。相较于理财而言,我们行更在意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就存款而言,理财属于全口径存款的考核范畴,但我们的存款考核也只考核核心存款。”

  “银行核心存款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核心存款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利率都已毫无竞争力,没有什么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账户里作为存款趴着。所以客户能做存款最好,客户不愿存款,就引导客户去购买保险、基金或者信托产品,创造中间业务收入——银行佣金结构中,保险佣金为4%左右,基金1.52%,信托1%。如果这些业务都不行,最后才是银行理财。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能通过服务费用等创造一定的中间收入。但因为是自己的产品,中收不会特别高。”该人士表示。

  中小银行态度却仍较为积极。

  南京银行一客户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每家银行的客户结构不同因而对自身定位也大相径庭,“所有银行现在都面临着内部转型的问题,发展中收一定是零售银行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五大行或者招行,基础客户已经足够庞大,确实对于自身的理财产品就不会那么强调。但中小银行还没有到那个阶段。对中小银行而言,积累基础客户仍然是当下的首要任务。只要有银行牌照,如果能够给出更有吸引力的收益率,还是能够吸引一些新客户或者留存一些老客户。与此同时,理财购买前或者理财到期后,资金都会转化为核心存款,因此,理财也可以看作银行吸收核心存款的一种方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