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直播平台疯狂打赏频发:行业自律和监管均太弱

2017-09-30 09:37: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同一天,9月27日,《重庆商报》报道,渝北区公安分局民警千里追踪,将卷走某超市18万元营业款的工作人员小玉(化名)缉拿归案,让办案民警吃惊的是,小玉竟然花费12万多元去打赏某平台直播间主播。

发生在杭州,8月31日,也有新闻报道,《偷拿家里还贷的钱,男童3天打赏主播2万元》。  

  相对这样的疯狂

  行业自律和部门监管都太弱

昨天,触手TV副总裁杨淑玉主动来钱江晚报沟通情况。

触手TV于2015年在杭州成立,专注手游直播行业。杨淑玉说,公司的利润来源绝对不是靠“打赏”,而且他们也引导主播不要靠粉丝打赏吃饭。和大部分平台一样,触手也是通过经纪公司来签约主播的。对于公司签约主播,公司都发数千元底薪。真正在平台上排位靠前的主播都是游戏高手,一边闯关一边解说,粉丝数百万,因为他们的超高人气,公司给他们的报酬也是百万元级的,对于这些超级大主播来说,他们往往叫粉丝不要打赏,他们要的是人气。

这回让14岁男孩打赏16万元的,是个粉丝5.1万的小主播。

粉丝打赏的钱,女主播拿一半,剩下的一半里,经纪公司拿2∕3,触手拿1∕3。

但是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如此量大面广的女主播,其实入职门槛非常低。目前行业监管只有一条:实名制。也就是说,只要女主播上传身份证核实身份信息就可以当主播。至于素质,“确实没去管过”。

触手方面表态,如果确实是熊孩子打的赏,他们一定想办法退钱,包括尽量说服主播把她的那部分提成也拿出来。

事情发生后,直播平台的监管部门杭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也展开调查。工作人员说,他们主要调查的是平台证照是否齐全,内容有否违法,还有主播有没有实名制。

  可借鉴国外游戏分级等做法

  更应强化家长的责任

昨天,报道在钱江晚报,以及官方微信、微博,和“浙江24小时”推出之后,报道迅速成为热点。读者和网友们除了表达对这类现状的担忧,还提出了不少建议。

比如,能不能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来严格甄别是否未成年人上网。但是一来没有立法规范,二来对于利润驱动的企业来说,这样成本激增还流失用户,有时候在没立法规范的情况下,社会责任就会被放在一边。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