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贝因美巨亏后二次大跃进

2017-09-15 20:26: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伊利股份半年报援引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17年1-6 月,线下实体零售渠道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4%,增幅明显快于同期水平。艾瑞电商监测数据显示,整体乳品在电商渠道的零售额规模已达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

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上半年,伊利幼儿配方奶粉在母婴渠道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可见,行业和龙头公司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增速反而加快,为何贝因美将自身亏损归结于客观原因而不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贝因美对于业绩问题说了“实话”。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有问到为何伊利等公司奶粉增速不错,贝因美的情况不理想,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贝因美表示,公司转型时计划通过代理商做市场推广抢占未覆盖地域,一些代理商通过甩货扰乱了价格体系,这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根据介绍,2016年9月,贝因美将销售模式从原经销商模式转为代理商模式,但代理商对终端的管控有高低之分,渠道混乱由此发生。可见,贝因美销售体系的混乱才是根本原因。

经销商甩货扰乱了贝因美的价格体系,但这是由于贝因美的压货所致,若不是公司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向经销商“倒仓”,经销商的巨额应收款也不会成为如今的坏账。在计提了巨额坏账后,为了避免“ST”的贝因美又祭出了销售大单,这次公司还会重复恶果吗?

23亿元大单会否重蹈覆辙?

8月8日和9月5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贝因美发布了两次重大合同公告,两次合同公司就锁定了23亿元的含税收入,而2016年,公司全年的收入也不过27.64亿元。

看来,拿到奶粉注册制资格后,贝因美将大干一场。8月8日,公司宣布与上海育博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育博食品”)签订10亿元的含税销售合同,其中,2017年含税销售额3亿元,2018年7亿元。

9月5日,贝因美又宣布与4家公司签订了13亿元的含税销售合同,其中与孕婴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孕婴联”)合同金额5亿元,与达维优加(中山)婴童食品有限公司3亿元,与安徽优亲贝贝母婴用品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优亲贝贝”)2亿元,与上海添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添庆股份”)3亿元。

13亿元的含税销售合同中,其中,2017年含税3亿元,2018年含税10亿元。对于上半年收入只有12.85亿元的贝因美来说,锁定6亿元的含税收入意义重大。但是,这5家经销商能完成未来一年半23亿元的销售任务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