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外卖配送现实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规范》只是针对当前外卖配送行业的诸多问题开出了初步的“药方”,许多方面的条款内容还比较模糊,需完善细化。
黄伟国是一家私营小超市的老板,借助电商平台开通了外卖配送业务,平时主要配送一些小商品和水果等生鲜食品。
“配送员都是我自己雇的,加上我自己一共才有5名员工,忙的时候我还得自己去配送。”黄伟国告诉记者,对于《规范》中要求的“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他认为一些规模较小的商家往往很难达到,如果一定要求有规模化的配送队伍,势必会增加销售成本。
广西南宁市民李婷告诉记者,现在叫外卖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天气炎热,看到配送员挺辛苦,给他们端杯水或多给几块钱也心甘情愿,《规范》可以要求禁止配送员收取小费,但也可考虑对消费者自愿给小费的情况作出相应规定。”李婷说。
北京市同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殿明律师表示,从《规范》的具体内容看,显然是针对行业运行和经营中的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条款。如规定商家必须在十分钟内接单,实际就是一些主要外卖平台的现行做法。而规定送餐员不得进入客户家内,也是针对曾经出现的安全事故和纠纷采取的防范措施。
但有些规定如何掌握,显然还需进一步说明。“比如送餐员不能收小费。目前,主要平台上都有给送餐员打赏的功能,金额从1.1元起不等,有的平台甚至上不封顶。这算不算小费呢?”王殿明说。
初期依赖共同遵守未来期待更高标准
中物联电商物流和快递分会秘书长万莹介绍,我国的标准可粗略分为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四个层面。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
有专家表示,作为一项团体标准,《规范》能起一个标准引领作用,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也能建立和促动行业内部的自律。但《规范》并无强制性,要更好地实施,必须依靠商家、外卖服务公司和消费者等共同遵守。
据了解,此前百度外卖参与了《规范》的起草。百度外卖近日已被“饿了么”外卖配送平台收购,作为拥有自家标准的“饿了么”,能否完全遵照《规范》的内容,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