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表示,从寿险行业整体情况看,个险渠道和银保渠道为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这两个渠道的总保费收入占比超过90%,未来险企应回归个险渠道。这是因为保险公司对个险渠道的控制力远高于对银保渠道的控制力,可以根据规划自行摆布业务节奏、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负债成本;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远高于银保渠道。
“个险渠道建设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是最难的,毕竟培养一个稳定和有管理经验的团队很需要时间。”某中小型险企内部人士在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培养一个有作战力的销售团队,通常需要6到7年的时间,但是在当下这个回归保障的大趋势下,个险团队显然更利于企业发展,尤其是在重疾险、寿险等业务方面,所以即便困难,各家险企也都会去做。
●新开业人身险公司已摒弃万能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其他中小型险企极力转型的当下,近两年新开业的人身险公司已经完全摒弃了万能险业务,专注发展保障型业务,并根据自身特点,去建设和发展互联网、医疗等产业链。
在2016年整个保险牌照收紧的当下,仍有部分险企成功拿到牌照。就寿险领域而言,2016年至今,共新开业了6家人身险公司,分别是横琴人寿、爱心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华贵人寿、和泰人寿和招商仁和人寿。除招商仁和人寿尚未开展业务,其余几家均已有保费收入。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横琴人寿、爱心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华贵人寿、和泰人寿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257.03万元、17.12万元、21728.55万元、5177.73万元和744.89万元。在这之中,没有任何万能险和投连险收入,全部是原保险保费收入。
不仅如此,新开业的几家人身险公司,还均看中了医养和金融科技领域,纷纷围绕这两个方面开拓业务、建设资源。
以上个月开业的招商仁人寿和爱心人寿为例,这两家纷纷看中了医养领域,企图在这个领域深耕。爱心人寿董事长张延苓表示,医疗、养老服务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但是我国个人医疗负担非常重,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占比50%,其次是基本医保45%,而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比仅有3.1%。
因此,业内人士断定,医疗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在8万亿元~10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医养产业与寿险业务密切相关,在发行寿险产品同时,采购很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这可以是价值链的延伸。
“风险保障市场依然是蓝海,真正的寿险才刚刚开始。新公司和大多数公司在某些领域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张延苓表示,人们的风险保额并未随着保险业的高速发展而发展,过去多年,保险业的火爆主要都是由低风险保额的理财型以及储蓄型业务拉动的。老百姓的风险保障需求尚未得到满足,这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