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月薪5000日子难熬 “奔私”者回流公募

2017-09-09 08:11:5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盈利模式之困

程晃所在的小型私募公司是个缩影:没有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甚至雇不起资质好的投资经理和研究员,管理的产品净值两三年都无法恢复到1元;由于既往业绩不佳,新产品无法发行……即使目前的市场行情渐入佳境,板块轮动让各种策略都有一定机会,但上述小私募仍旧挣扎在生死线上。

今年以来,近1400只私募基金清盘,其中被迫提前清盘的私募产品约270只。在行情日渐回暖、结构性投资机会不断出现的背景下,仍有三成私募没有取得正收益。昔日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产品同样没有起色,鲜有净值回到0.8元的案例。

不能盈利,投资经理和投研团队的矛盾会格外明显。因为牛市的时候看不出投研团队的作用,闭着眼睛买股票都会赚钱;行情不好的时候,私募公司往往先砍掉高薪的投研团队。“在2016年行情不好的时候仍旧养着周期性行业研究员的公司,才能在今年享受周期股上涨的盈利。”程晃说。

没有持续稳定的收益,就不会有投资者追随;没有投资者追随,公司的管理规模就难以扩张;管理规模上不去,就没有资金聘请优秀的投资经理、没有办法找到有效的投资策略……如此循环,不断有小的、不成体系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关门歇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的分化持续加大。

数据显示,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注销的私募机构新增154家,其中证券类私募机构有15家。与此同时,截至二季度末,共有112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较一季度增加6家。这便是私募行业的马太效应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