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媒体方面,很多媒体对所有涉及戴妃的消息都大书特书,英国电视四台甚至还播出了她生前谈及自己失败婚姻的私密录像和录音,使得王室的一些内幕被揭示出来,在英国甚至全球引起强烈反应。英国《卫报》评价称,"20年过去,我们的国人仍是一群'王室偷窥狂'。"
作为英国电视四台最大的竞争对手,BBC也不甘示弱,推出纪录片《戴安娜,7天》。主要是通过各种人群的视角聚焦戴安娜去世后的七天,深挖戴安娜备受英国民众追捧的原因。受访者包括了威廉、哈里、戴安娜的姐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众多人,内容十分感人。
除了王室和英国媒体外,其它形式的纪念活动还有很多。比如9月2号法新社报道,三次夺得世界冠军的一级方程式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在自己的Instagram社交媒体中引用了一首"England's Rose"诗。诗的开头写道,"我们在那一天失去了我们的玫瑰,我们哭泣就像河流一样,地球停止转动,我们祈祷她安息。"这首诗与埃尔顿·约翰在1997年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中举办戴安娜葬礼上演唱的《风中之烛》一模一样。同时,他在上面发布了一张戴安娜王妃的照片,并配了范·莫里斯《Into the Mystic》的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悼念戴妃。
刘易斯·汉密尔顿
二十年过去,为何戴妃依然如此深入人心?
1999年时代杂志将戴安娜评为20世纪100最重要的人,2002年,戴安娜在BBC的调查结果中名列"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第三位。即使在时隔20年的现在,戴妃依旧备受爱戴,这与她的个人经历与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
首先,时势造就传奇。1997年还没有社交媒体,王室属于森严之地,带有神圣的光环,这也激发了大家对于王室存在距离感。而戴安娜作为欧洲重要王室成员,打破了英国王室历来高高在上的形象,时刻展现比较亲民的一面,比如公共场合穿着亲民,做各种慈善活动等。加上她对媒体很友好,也会利用媒体,媒体愿意去挖掘她的特性,她的亲民和时尚由此被无限放大,无形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正如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对其的评价,她是"人民的王妃。"
戴安娜在安哥拉参加反雷活动
此外,戴安娜最后以婚姻受害者的身份离开了王室,一定程度上证明王室的秩序是不容挑战的。在她的身上,戏剧性与悲剧性并存,令人心疼不已。
英国知名媒体人帕克斯曼表示,许多英国人并非无法接受戴安娜之死本身,而是无法接受这件事所代表的东西。他称,戴安娜是最后一个在王室的陈旧偏见下被选中的王室配偶,她的死让英国王室感到悲伤,同时也让他们变得更明智了。
三、影响--重塑王室形象、掀起时尚热潮
重塑了英国王室
戴安娜王妃的逝世对于一向以严肃神圣形象示人的英国王室备受质疑与指责,同时,也在重塑着英国王室。
在戴安娜王妃逝世第五天,女王迫于沸腾的舆情,终于从苏格兰的巴尔莫拉庄园重返伦敦,降半旗、发言、与哀悼的人群交流,甚至尽可能地表露情感。在戴安娜葬礼前一天向全国人民发表直播讲话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明显筋疲力竭,但却竭力做到不像以前那么正式。她承认戴安娜这一生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也承认戴安娜的离世引发了非同寻常的反应。
与从前苛求长相、血统、贞洁、年轻等外在条件相比,如今英国王室的婚姻束缚减少。凯特王妃作为一位纯平民之家的王妃深受爱戴,而哈里王子当前的女友梅根·马克尔是一位美国演员和慈善人士,其父最近宣告破产。如果哈里决定与她结婚,王室所起的作用将仅限于安排合适的日期,而不是向其强加自己的判断。
凯特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