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电商平台职员告诉记者,在面单个人信息被隐藏的情况下,配送员依赖于平台自主研发的APP联系用户。6月进入销售旺季后,为保证用户尽快收到心仪商品,一些平台引入了大量众包运力进行配送。但众包的配送员无法登陆和使用专有APP,因此暂停了隐私面单的使用。
除了技术推广,快递员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制约了隐私面单的普及。
邵钟林分析说,对于快递员来说,原来照着快递单就能联系用户。使用隐私面单后,先要用手持终端扫一扫,然后在APP里查询用户信息,这有可能增加快递员的工作量。
对于用户而言,现在大量的快递大多被送到单位和大楼的收发室以及小区的物流驿站。“快递多的时候,隐私面单的信息又不是很全,找起来就比较麻烦。碰到同姓的情况,有时候会傻傻分不清。”上海的潘先生说。
防信息泄露还得从源头抓起
隐私面单的使用,固然减少了信息泄露的概率,但其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不少人认为,不能忽略,也不能高估。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说:“真的信息泄露,有几起是靠人对着快递单一张张抄的?那样成本也太高了。更多的个人信息情况,是通过系统内部买卖而泄露的。”
徐勇也认为,隐私面单这种技术国外早就有,比如在美国,主要是少数大客户用,个人用户则用得不多。他认为,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必须从源头的电商抓起。快递公司也要肩负起责任,对后台数据库实行严格管理。
事实上,对于贩卖个人信息,法规之网正越织越密。根据最高法、最高检最新发布的司法解释,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解释分别设置了“五十条以上”“五百条以上”“五千条以上”的入罪标准,对侵犯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行业自律也在加强。比如,多家快递企业共同建设的快递业征信管理系统,已纳入了约3万人的信用信息。如果再发生快递员监守自盗、泄露和贩卖客户信息,将会进入“黑名单”,在行业内就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