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此前由于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股东的套现大多通过专业的大宗交易团队完成,即先卖给大宗交易团队,再由后者负责在二级市场散筹。如今,减持新规一方面限制大股东利用大宗交易减持的比例(连续90日内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另一方面控制大宗交易接盘方的卖出,即受让6个月内不得转让。
“现有的大宗交易团队已难继续运作,谁会接一单六个月后才抛?”有熟悉该类业务的市场人士称,大宗交易团队过去的持股时长不会超过一周,根本不会配置针对公司基本面的投研力量,可现在要拿至少6个月。
同样,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快速膨胀的可交换债模式同样面临制约。凭借转换灵活、发行便捷、信披简单等特点,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可交换债最近一年来备受上市公司股东和场外机构喜爱,只需监管备案和简单公告,主要股东就可以将手中股票变相套现,且几乎不会引起市场注意。
在减持新规中,可交换债的“股性”被明显重视。即在原有规定的“因司法强制执行、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等减持股份”的范围中,加入了可交换债换股和股票权益互换,说明“类股型”金融工具也将被一视同仁。
对于利用协议转让实现的易主,减持新规在强调“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之外,还将出让方、受让方全部与大股东“相同对待”,即在减持后6个月内继续遵守“任意连续90日内,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减持不得超过2%”的规定。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先前这些“减持玩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不对称,即中小投资者无法真实地了解大股东的减持意图和动向,有时甚至无法了解价格和数量。减持新规明显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针对其采取了必要措施。⊙记者 邵好 王雪青 ○编辑 孙放
部分股东减持计划或面临调整的公司
整理:王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