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2017年一季度农业景气回落 “换挡”特征明显

2017-05-17 17:36:4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点,连续2个季度回落,“换挡”特征明显;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83.3,比去年四季度低10点,降至“绿灯区”的下沿。

景气分析结果表明,一季度,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国内食品供应基本正常;出口增长有所放缓,但水海产品以及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务农收入平稳增长;农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由于猪肉价格逐步回落,加上蔬菜、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回落影响,农产品总体价格由连续7个季度同比上涨的走势转为同比下跌,或将影响到未来农民的收入增长。

中国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点,连续2个季度回落,且比去年一季度低0.6点,“换挡”特征明显;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3.3,比去年四季度低10点,降至“绿灯区”的下沿。

延续放缓走势

一季度,农经景气指数(2003年增长水平=100)为100.8,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4点,连续2个季度回落,且比去年一季度低0.6点。以上数据表明,农业经济延续“L型”缓慢下行走势,“换挡”特征明显。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与去年四季度相比,财政农林水支出和务农收入的增速均有所上升,农业生产、农产品出口、农业投资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不同程度回落。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农经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比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指数值低0.4点,10多年来首次出现剔除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低于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指数。

一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83.3,比去年四季度低10点,降至“绿灯区”的下沿。以上数据表明,农业经济景气虽波动回落,但仍在正常区间。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个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4个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红灯区”的有1个指标,为猪料比;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个指标,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2个指标,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产品出口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一季度,在10个监测预警指标中,3个指标灯号下降,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产品出口额由“浅蓝灯”降为“蓝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由“绿灯”降为“浅蓝灯”;其余7个监测预警指标灯号不变。

生产增速基本平稳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654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虽比去年全年低0.3个百分点,但与去年一季度基本持平(微升0.1个百分点)。剔除农业生产季节性波动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状况基本平稳。

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据全国11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减少0.3%,小麦减少0.8%,玉米减少4.0%,大豆增长8.1%,棉花减少0.7%。目前,全国冬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播种面积比重达到84.8%。

从肉禽生产来看,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9万吨,同比增长0.2%,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1.1%,扭转了去年全年同比下降的局面。其中猪肉产量1468万吨,增长0.2%,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3.4%。生猪存栏41095万头,同比增长0.1%,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3.6%;生猪出栏19149万头,增长0.2%,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3.3%。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比去年全年增速下降2.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在去年恢复同比增长的背景下,今年继续呈小幅增长态势实属不易。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主要与林业等部分农产品出口量下降有关。海关统计显示,2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其中,林业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6.8%,农业、畜牧业、渔业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4.2%、2.7%和100.3%;出口价格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林业产品价格分别同比上涨6.5%和5.0%,畜牧业、渔业价格分别下跌0.5%和3.8%。

一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17.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去年全年为同比下降34.8%,扭转了去年4个季度持续同比下降的局面。从构成来看,受国际相关粮价下跌影响,小麦、小麦粉、大麦等谷物进口量大幅回升。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小麦、小麦粉、大麦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91.7%、48.5%和130.3%;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78.7%、27.9%和83.3%。受国内玉米价格下跌的影响,玉米进口继续减少,进口量在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7.6%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52.5%。

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比去年全年价格涨幅上升1.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多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农用机油价格同比上涨16.8%,去年全年为同比下跌态势;仔畜幼畜及畜产品价格在去年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今年继续保持较快上涨,同比涨幅为12.3%。饲料、半机械化农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小幅下跌走势,跌幅在2%以内。

一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3944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全年低0.5个百分点,继续呈放缓走势。粮油、食品零售额增长的放缓主要与粮油食品价格的下跌有关,剔除价格影响后,粮油、食品零售额实际增长呈加快走势,比去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

一季度,财政农林水支出为292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4.6个百分点。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注入发展新动能

一季度,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国内食品供应基本正常;出口增长有所放缓,但水海产品以及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务农收入平稳增长;农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然而,前段时间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猪肉价格逐步回落,加之蔬菜、禽蛋等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农产品总体价格由连续7个季度同比上涨走势转为同比下跌,或将影响未来农民的收入增长。

从未来预期看,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从市场需求出发,鼓励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打造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时期。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注入新动能。鉴于此,一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二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培育农村新动能。同时,针对近期蔬菜、禽蛋等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问题,应加强信息发布,调整产品结构,减轻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制定发布需求目录、提出重大项目建议等形式,引导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二要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农机农艺融合,增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支持建设一批农机化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站、试验基地,组建一批农机科技创新联盟,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三是推进成果转化,创建50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制定发布一批农机评价和应用标准,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培训5万名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推进新装备加快推广应用。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中心,集聚资源、产业、金融、人才等要素,开展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动,建立健全适应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与科技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近年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打造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广大农民参与的多主体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相加;通过质量品牌提升一次增值、加工包装二次增值和物流销售三次增值,实现价值链提升;通过休闲旅游、产销直供、消费体验和个人定制等途径和方式,实现供应链相通,形成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庞大产业集群;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商平台,发展“农场云”“体验式农业”“节会农业”“掌上牧云”等新模式,使生产、经营、商品、交易、贷款、支付、理财等有机连接,实现精准生产、透明生产,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做到全程网上监管。

今年以来,以蔬菜、禽蛋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对农民增收形成巨大压力。为消除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的发布,提醒农户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同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