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还有一个星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将在京举行。自2013年首次提出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成果丰硕。中央企业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力军表现如何?今天上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和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国机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交建负责人一同出席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肖亚庆介绍,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这些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其中高铁“走出去”成效显著,雅万(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等一批高铁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
中央企业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铁路方面,亚吉(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已开通运营,蒙内(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即将通车,中老(中国至老挝)等铁路已开工建设,中泰(中国至泰国)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公路方面,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等项目给当地交通带来明显改善,盘活了当地旅游资源,培育了零售业、宝石开采等一批新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通讯网络方面,在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区域建设跨境海底光缆、陆地光缆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设施,打造全方位立体结合的通信网络联通体系。中国移动加强巴基斯坦基础网络建设,率先开通4G无线宽带服务,有力促进了当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能源资源合作 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参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有效解决了油气资源输出难的问题。国家电网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建设的10条输电线路,三峡集团、中国电建、中核集团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重点电力项目,中广核的马来西亚埃德拉电力项目,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产业投资和园区建设 推动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着力推动所在国经济转型升级。多个工业、制造业项目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印尼等国家成功落地,有效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建设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项目,为提升当地港口运营水平、促进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机集团、招商局集团牵头建设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始终严格依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肖亚庆表示,一是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中央企业目前海外分支机构38.4万名员工中,85%是本地员工,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员工本地化率高达99%。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间接带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当地就业。二是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中央企业严格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环保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第三方环境评估、节能减排、废弃物管理等,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三是积极参与项目所在地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建设,造福当地人民。中国石化Addax基金会的公益项目,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活动,惠及赞比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家。(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鲁明 通讯员 潘子璇)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