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双向投资方面,我国深入推进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修订了《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制订对外投资合作“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强化服务保障,以工程承包为先导,带动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联合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2016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2%,占同期总额的8.5%,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1.6%,同比增长3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47.7%,同比增长9.7%。
合作平台不断搭建
4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于晓虹提出,“一带一路”与非洲《2063议程》的对接问题值得关注,期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非洲工业化。
有关“一带一路”与非洲《2063年议程》的对接问题,已不是首次提出。近年来,非洲各国政府在制定基础设施整体规划时普遍注重与本国工业化发展相结合。在非盟制定的《2063议程》中,对下一步非洲的工业化、一体化作了详细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期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自身工业化发展进程。非洲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非洲实现《2063议程》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可以说,中国的投资与帮助将是非洲实现《2063议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我国与有关国家战略机制的深度对接不断推进。“在贸易畅通方面,过去3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战略机制的对接和平台的搭建。”祁欣告诉记者,平台确保了双方在不断深化的经贸合作中互利共赢格局。
在推进战略机制对接方面,我国充分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现有机制及区域次区域合作平台,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成功就“一带一路”建设同欧盟“容克投资计划”、蒙古“草原之路”、柬埔寨“四角战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等战略对接达成共识,完成了与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推进与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启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捷克、波兰、乌兹别克斯坦、文莱等国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战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