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产业泡沫显现或迎调整期(2)

2017-03-30 11:03:50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人工智能领域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存在。“2014年在初创微软‘小冰’的时候,业内至少有10家企业在做同样的对话机器人。”赵帅表示,未来一定会随着部分企业的发展导致部分泡沫破裂。

与此同时,基础算法研究和应用场景、商业化等环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具象的产品并没有成规模化地成为现实。“比如深度学习这一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算法,它虽然是一种关乎‘能力’的算法,但目前也没有找到特别适合的应用场景。”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秋红说,“但并不意味着基础研究没有价值,只是需要时间寻找产品化的可能。”

此外,技术发展、资本融入等供给端的利好却客观上造成了供需失衡。“目前涉及人工智能的实际需求非常低,类似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驾驶还没有到爆发阶段。”赵帅说,“所以‘2C’业务现在规模很小,更多是‘2B’,就是BI层面(Business Intelligence)。它侧重提升企业处理应用数据效率等。可以简单认为是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减少人力成本。”

调整与希望并存

“泡沫的确存在,但人工智能已经推开了一扇门。”吴献斌说,“下一步行业会调整,但资本投入仍会继续,包括投资、并购、人才高薪跳槽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前景被看好,但基于目前市场规模、软件行业收入增速整体放缓等因素影响,“春已到,花未开”的阶段会延续一段时间作为行业调整期。

对未来行业发展,百度方面表示需进一步拓宽现有技术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并购合作,形成AI领域软硬结合。例如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目前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9.7%,可以进行一些成熟的商业推广。百度目前正在乌镇试点一种人脸识别取火车票系统,预估2017年至少有100个以上的景区能布置这样的刷脸技术。

赵帅认为“BAT”这样的大公司着力布局的是通用架构层面,即通过深度挖掘数据量和优化底层算法,提供一个多场景或者通用的人工智能平台。“其他创业团队可以在细分领域有所突破,比如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

“算法等底层研究没有穷尽,只能在商业开发中不断优化。作为市场主体,关键是寻找到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作为技术的突破点,同时平衡基础研究、技术迭代和市场开发等环节的权重。”卢秋红说。

而王小川则对于国内的人工智能发展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表示,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阶段会有大量公司因达不到市场预期而失败,但这种泡沫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中国市场的泡沫,本质上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它将带来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技术等多面的虹吸效应。也许未来中国会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失败或倒闭,但最终结果却是中国的公司在全球AI发展及应用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