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黄金玉米带:田埂上的供给侧改革“好故事”

2017-03-23 17:06:37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中国黄金玉米带:田埂上的供给侧改革“好故事”

新华社长春3月22日电  冰雪消融,春耕将至。面对玉米产量过剩、价格下跌的形势,位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不少农民充满困惑:今年地里种什么?

近日,记者在吉林玉米主产区调研发现,一些农户主动求变、对接市场,用智慧、勇气和实践解答玉米主产区的“供给侧改革之惑”。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田间“好故事”,点燃了希望,也传递着信心。

西瓜一“晚”值千金

榆树市是全国产粮状元县(市),这里的许多人都在传说种粮大户马占友被迫种了“晚”西瓜,却歪打正着挣了近七十万元的趣事。

去年,榆树市的许多农户早早断定玉米价格下跌,提前改种西瓜。没想到的是,种西瓜的农户多,种植面积大,上市时间又过于集中,价格最低时只有七八分钱一斤,许多种植户血本无归。

马占友去年除了种植300公顷玉米外,也自发调整结构,种了30多公顷西瓜。头一回种西瓜,也赶上集中上市期,眼看就要赔进去几十万元。

但马占友不甘失败,天天与技术人员泡在一起想办法。“最后,我冒着风险,听从技术人员建议,决定把快成熟的西瓜掐掉,等着瓜苗重新结瓜。当时许多人觉得我们疯了。”

被掐掉大西瓜的瓜苗继续生长、开花、结瓜。一个多月后,新瓜成熟,而此前集中上市的西瓜早已绝迹。马占友的新瓜成了独一份。

“一个月的时间差让我们的西瓜成了全国最晚熟的品种,北京、上海、深圳的客商都抢着要,着实卖了一个好价钱。”马占友兴奋地回忆道,“大量上市时不到1毛一斤,而我们最高卖到6毛一斤。”

“种西瓜也不是说晚就能晚,关键是我们的技术人员是合作社股东,憋足劲儿攻关,最终才想出这个办法。”马占友说。

一个“晚”字,让马占友在西瓜市场上占得先机。目前正忙着农资采购的马占友打算,今年“早中晚”三茬西瓜一起种,这样更能规避风险,不同时节都能向市场供应新鲜西瓜。

除玉米、西瓜外,马占友今年还打算种一些马铃薯、旱稻、大豆、高粱……“如果一切正常,今年合作社盈利能达到200多万元。” 马占友说。

玉米棒子“品”出“甜”滋味

同样大小的玉米棒子,一个能卖出七八元的“天价”,另一个却只能是三四毛钱的“地板价”。

在产粮大县(市)公主岭,种了一辈子玉米的农民孔祥成说起这个天壤之别,至今还感到十分震惊。“我家去年种的甜玉米,连棒子带苞叶卖给公司,经过真空包装,市场上最高一个能卖八元多,我们农户拿到的利润也比种普通玉米高多了。”

去年,孔祥成把自家的五公顷土地入股一家食品企业——吉林农嫂公司,改种鲜食甜玉米。收获后一算账,一公顷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多收入6000元,五公顷地多收入3万元。

“特别好的是,种前和公司签订合同、锁定价格,即使市场波动,咱心里也不怕。” 孔祥成说。

“吉林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公主岭是‘黄金玉米带’的‘黄金带’,甜玉米品质非常好。”农嫂公司总经理齐新江说,甜玉米口感香甜,清脆爽口,年轻人特别喜爱,吃玉米成了一种时尚。

这家公司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能让真空玉米保鲜18个月,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

小小甜玉米,撬动了公主岭数千家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去年,农嫂公司的甜玉米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两条生产线加工销售鲜甜糯玉米2000多万穗。为适应市场需求,今年公司还要扩大基地面积,新上两条生产线,产值也会翻一番。

农嫂公司与农民的合作并不局限在订单上。农民不仅种植甜玉米获得收益,土地入股也有分红,还能以雇员身份在公司打工。“工资一个月3000多元,分红一年也有好几千。”孔祥成说。

小小的玉米棒子,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品”出“香甜”好滋味。

超大订单“开启”差异种植新路

今天春节以来,一张20万亩的玉米种植超大订单,让公主岭市的许多种粮大户兴奋不已。

为推进玉米主产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公主岭市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建设“20万亩功能型玉米示范田”,一些农户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愿。

种粮大户郜蓝冬今年流转土地280多公顷,打算在功能型玉米上大干一场。“去年秋收后比较迷茫,不知道种啥,现在决定参与市里的订单项目了。”郜蓝冬说,“按照去年的形势看,普通玉米收购价6毛一斤,高品质的功能型玉米价格保持在8毛多钱一斤,一公顷能多赚5000多元。”

公主岭市农委项目部部长曹明贵介绍,种植高淀粉含量、高抗倒伏、高抗病害能力的功能型玉米品种,成品粮中黄曲霉素含量非常低,饲料加工企业十分青睐,目前供不应求。“和普通商品粮比,功能型玉米价格高了不少。”曹明贵说。

大规模的功能型玉米种植需要集中连片机械化种植,对于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规模、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流转的地越多,生产资料投入就越多,种粮大户的资金压力就越大。”曹明贵说,“这是我们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如果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一公顷成本至少降2000元;根据订单,每斤成品粮可以比市场多卖5分钱,一公顷又能增收1000多元。”曹明贵说,“两样加起来,一公顷可以多挣3000多元,而且种了就不愁卖,企业照单全收。”

力推差异化种植,联系大企业下单,找农户接单,帮农户找钱……目前,这份20万亩的超大订单正在落实,一条粮食主产区的供给侧改革之路也逐渐清晰。

(责编:朱江、伍振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