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菜篮子”家底
城市区需240个集贸市场目前仅有112个其中合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仅有15个
[开栏的话]
“郑州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不管是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抑或其他荣誉称号,每一项创建都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郑州正在开展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重新考评验收的“双迎攻坚”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报道加油,鼓劲。
“创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比如交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市容市貌,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基础设施,需要规划、建设、城管等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可以说,缺了任何一方面的努力,其他的努力都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支持总是从理解开始,理解首先需要了解。这组报道就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了解创建的各个方面,从而理解,进而支持!毕竟“郑州是我家,创建靠大家”!
□记者 李岚 郭致远 文图
核心提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集贸市场的建设要比公园、广场、马路的建设重要得多。然而,市民普遍感受到的买菜难、买菜贵、买菜缺乏安全感等问题,说明这一民心工程还有大量的空子需要补。
按照相关标准,郑州城市区需要配建240个集贸市场,目前仅有112个。这112个当中合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仅有15个,整体达标率仅为13%。是不是有点糟心呢?
真不错
瞧人家的菜市场,比超市还光鲜
说起集贸市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能会有人多人说:脏乱差。不过,达标的集贸市场会让人眼前一亮。
3月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经开区第四大街与经南一路交叉口附近的东盛第四大街农贸市场。只见市场里,鲜肉区、蔬菜区、熟食区、面食区、活禽区、粮油干调区和水产区分类明确,每个摊位前,还安装有显示屏。
市场里,地板被拖得明光发亮,一尘不染。每个柜台,布局统一,柜台后面有较大的空间,可以供商户存放货物。柜台内的下方,有排水的沟槽,以便商户们在清洗柜台和地板时,积水可以随时排走。
该市场的经理王贵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又脏又乱的老旧菜市场,去年他们对市场进行了改造扩建。目前,该农贸市场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有标准摊位100个,配套齐全,有专业的管理团队。
位于商都路与十里铺交叉口东北角的中南农贸市场,是一家新建的地下农贸市场。蔬菜区内,柜台统一为绿色。散装蔬菜都经过了去泥、去黄叶、去腐叶、去根处理,看起来比较干净。
市场招商部的胡经理介绍,该农贸市场是2016年建成开业的,严格按照《郑州市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标准建设。每个摊位前加装电子屏幕,上面将显示该商户所售蔬菜、生肉等的产地、价格、农药残留检测是否达标等信息。
百顺副食品农贸菜市场,坐落在二七区百顺大酒店东侧,共两层,一层主要销售副食品、干菜等货物,二楼则为蔬菜、活禽、活鱼销售区域。郑州市农委派驻的市场检测人员,把当天菜饭们购进的蔬菜,分别取样化验,“这些菜从哪儿来?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都是一目了然。”相关工作人员说。
有差距
“菜篮子”达标率低,缺口128个
记者走访的三个达标市场是不是让您眼前一亮?先别高兴,郑州市区内像这样的达标市场只有15个,达标率只有13%。
根据2016年11月至12月,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对市内五区、四个开发区集贸市场的调查——
郑州市目前城区集贸市场仅有112个,按照“达到1万人的居住小区必须设置菜市场一处,建筑面积按照1000平米/万人配建,每处菜市场规模宜为2000——3000平米”的标准(《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尚存在128个缺口。同时,郑州市城区集贸市场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市场仅有15个,整体达标率只有13%。具体分布情况为:
金水区25个,达标市场2个管城区14个,达标市场0个二七区24个,达标市场3个中原区15个,达标市场1个惠济区2个,达标市场0个高新区9个,达标市场1个经开区8个,达标市场1个郑东新区11个,达标市场6个航空港区4个,达标市场1个
其中,郑东新区达标率最高,郑州市市场发展局郑东新区市场管理处市场科科长王亚莉告诉记者:郑东新区目前只有4家是新建的,其余的都是老旧市场。为此,东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加快郑东新区农贸市场建设的相关规定,不断投入资金为市场购买经营设备和改善配套设施,同时加强管理,加大了评比力度,逐步完善了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惠济区和管城区达标率为“0”,有关部门解释说,作为老城区,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大多建设时间久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方改造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没有达标市场。
啥原因
政府主导不够,话语权不够,指挥失灵
楼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宽,市民买菜的地方却脏乱差,显然郑州集贸市场的现有水平和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市场处处长田建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集贸市场的微利性。建设集贸市场投资大,赢利少且慢,管理难。属于民生公益工程。大多开发商不愿涉足。
其次,认识不足。国家强调各级政府要实施“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要体现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民生性、公共性。但实际中各级政府不够重视,使得现有农贸市场过分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导致政府在农贸市场建设和发展中主导不够,市场改造和管理中话语权不够,指挥失灵。
再次,拆旧不建新。拆迁时,老旧农贸市场被拆掉。然而,重新建成小区后,原来老市场的位置却被规划建设成了商品房,根本没有考虑重建农贸市场。
最后,管理不善。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机制不明晰,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机制,摊位出租后对经营户的后续管理跟不上,市场建设后期投入不足,管理与服务相对弱势。另外,有的集贸市场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造成了部门之间因责任不清相互掣肘的矛盾。
怎么办
政府托底,国企介入,严格监管
采访时,田建军告诉记者:郑州市已经综合考察了上海、杭州、成都等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并联合市规划局编制了《郑州农贸市场发展纲要》,希望国有企业介入此项惠民工程,建设农贸市场。
“政府介入此事,某种程度来说,是政府托底保障市民菜篮子工程。”田建军说,它能最大限度地稳定菜价。
田建军认为,要发展农贸市场,首先政府的规划建设部门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标准,为新建小区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除此之外,在竣工验收时,要让市场的主管和监管部门参与,验收后,要配合市场主管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以免挪作他用。
“以前有的新建小区,规划部门明明设计规划了农贸市场,可开发商在建设时,常常挪作他用。由于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参与验收,导致农贸市场项目无法落实。有的开发商虽然建了市场,但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因嫌农贸市场赢利空间太小,私自改变用途,最终造成该农贸市场夭折。”田建军说,只有让市场监管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上,全部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市场的快速发展。
“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集贸市场的建设。”田建军还说,一些废弃厂房、仓库、空地等,都可以改造成集贸市场。对于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企业,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并增加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