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不好当,河长要当好。”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顺家路边村党支部书记鲁晓芳告诉记者,河长一点懒都偷不得,不仅要“看”,还要“记”。巡河管理是信息化的,有专用的手机终端记录巡河轨迹,巡河中发现问题要随手拍下,上传系统内交办、督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河长再回到“问题点”重新拍照上传,系统确认后才算完成。
为完善长效机制,近年来,地处钱塘江源头、肩负“一江清水送下游”的衢州市创新了河长公示、河长巡河、举报投诉受理、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例会报告等日常工作制度。全市每条河道都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河长公示牌,明确各级河长巡河频次;全市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
为规范河长履职,衢州市还把“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五水共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逐级对每位河长进行严格考核问责,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3年来,浙江全省共有近千名干部先后被追责,对河流湖泊尽心尽责地保护,已经成为全省各级河长的共识。
智慧治水 让河长全民化
徐有德是常山县金川街道徐村的一名村级河长。每天,他都会带上小型航拍机,对辖区内的常山港河进行空中拍摄,发现可疑水域后,立刻用无人机下面挂着的自制取水器取水样送检。徐有德说,常山港河长1200多米,最宽处有200米,平时步行巡河至少1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能飞个来回。
在丽水景宁县、温州泰顺县、衢州江山市等山区,治水部门用无人机航拍对河流水域实行飞行检查,真正做到了巡河全覆盖、无死角。衢州市还将航拍数据引入“智慧治水”信息平台,提高了随时发现问题、处置水污染事件的应变能力。
治水,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浙江通过互联网技术,依托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了污染源头管理。
在衢江区,93家养殖场内都安装了液位仪等智能终端,24小时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规范了养殖户的排污,杜绝了偷排、漏拍,结合线下巡查和全面取样,掌握了养殖户污染设施运行状况,为执法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衢江区养殖污染监控中心范江红告诉记者,系统运行5个月来,共发现处置养殖污染问题250多个。
“智慧治水”不仅让各级河长线上线下“双管”提升工作实效,还激发了公众的参与度、监督度。
方睿是杭州建德市李家镇曙光溪的河长。近日,他接到村民发来的一条手机投诉短信,“投诉人发来一张照片,显示溪水变成了奶白色”。原来,村民在前山排村村口发现污染溪水后,通过扫描河长公告牌上的二维码,登录APP并将投诉信息发给了河长。
“短信一提醒,我们就到现场去查看,发现是因为23省道施工队不小心挖开了排水管,早上10点接到投诉下午就把信息反馈给了投诉者。”方睿说。
3年来,浙江各地依托环保系统,初步实现了全省“河长制”信息平台、各类APP与微信平台等全覆盖,搭建了融信息查询、河长巡河、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治水”大平台。
借助信息化平台,“河长制”正在形成政府与公众合力治水、线上线下互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