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特稿之一:中国光明照亮世界(2)

2017-01-16 20:07:23    人民网-时政频道  参与评论()人

正如习近平所说,“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这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审视国内,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2015年,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生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习近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201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五大发展理念以此为起点,勾画出“十三五”发展蓝图。一年多来,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中国把打造一个有效的市场和一个有为的政府紧密结合,正在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正基于此,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穿越风雨、爬坡过坎,走向光明前景。正因为此,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中流击水的自信。

媒体评论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稳”在经济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7%;“稳”在货币政策,流动性既不过于宽松,又不过紧;“稳”在财政政策,发挥财政稳定器功能,服务供给侧改革所需。

阿根廷经济学家马蒂亚斯·卡鲁加迪指出,中国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通过平衡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实现了数亿人口脱贫,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未来会呈现更加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埃及商会执行总监穆罕默德·优素福对中国信心满满。

供给侧改革是主线

不久前闭幕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一总基调已延续4年,在一脉相承的定力中继续坚守,同时也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不断突破。

“稳”主要是稳预期、稳增长,“进”是在稳定的政策总框架下,采用灵活、渐进方式,注重微调手段,把控精准指向。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还将召开党的十九大。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于应对复杂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迈向“双中高”的道路上,深化改革提供新的动力,一系列举措的全面铺开,也进一步筑牢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着力“减”,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减少,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五证合一”,“营改增”为企业减负约5000亿元。重点“抓”,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供远大于需”的矛盾日趋缓解。适度“放”,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接连释放。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一条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尽管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但中国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动作实实在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部分领域的成果超出预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