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推进工业文化建设

2017-01-11 11:46:33    人民网-财经频道  参与评论()人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 (刘然)近日,工业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与工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密切相关,集中表现为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提升中国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要传承和培育中国特色工业精神,树立工业发展新理念,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通过5-10年时间,涌现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国工匠和优秀企业;工业产品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国制造的品质内涵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意见》提出五项主要任务:

(一)发扬中国工业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尊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树立“大国工匠”标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使工匠精神成为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引导企业“十年磨一剑”,长期专注于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

践行创新精神。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意识,鼓励企业通过“众创”等新型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示、技术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树立一批创新典型,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倡导诚信精神。传承“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推进工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部门间企业信息共享,发展工业征信服务,适时发布失信企业名单,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让诚信担当成为自觉行动。

培育企业家精神。倡导实业兴国的发展理念,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博大胸怀,强化创业兴业的价值导向。通过创业训练营、行业领军人才培训等活动,培育一批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队伍。

(二)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

强化工业文化理论支撑。鼓励开展工业文化基础研究,形成工业文化理论体系。开展工业文化对工业软实力提升和制造强国建设支撑作用的研究。探索建立工业文化发展指数,对我国工业文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统筹利用各类工业文化资源。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和挖掘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工艺美术、工业精神及专业人才等资源,建立工业文化资源库。加强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推动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共享,创新使用模式。

健全政策标准体系。组织开展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形成支持工业文化发展的产业、财税、人才等政策体系。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基础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工业遗产等级评估标准。

(三)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强化创新设计引领,推动工业设计从产品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与设计机构协同发展,壮大工业设计产业。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集群。鼓励发展体现中国实力和文化魅力的设计产品和设计服务。

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推出一批工艺美术珍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创新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大师工作室,打造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品牌。

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工业遗产名录和分级保护机制,保护一批工业遗产,抢救濒危工业文化资源。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老旧厂房、设备等依法建设工业博物馆。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各地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促进工业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教育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开放生产车间、设立用户体验中心等形式进行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公益功能的工业旅游示范点。

支持工业文化新业态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工业文化与数字媒体、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四)加大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

完善工业文化传播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工业文化传播体系,不断增加传承载体,拓展传播渠道,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和参与工业文化建设和发展。

推动工业文化教育。鼓励开展工业文化进校园、技能人才进课堂等活动,支持企业、工业园区等设立工业实训基地、青少年工业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多层次的工业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工业文明科普活动。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业文明科普服务能力,举办中国工业主题日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针对社会关注的重点行业和热点领域,普及工业知识,提高全民对工业发展的认知水平。

加强工业文化宣传。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扩大工业文化宣传。通过博览会、讲坛、大赛等活动,展示工业文化成果,营造发展氛围。支持创作工业题材的文化作品,弘扬中国工业精神,传播当代工业价值观。

(五)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

强化绿色工业理念。推进落实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的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工业。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能和水准,强化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中国制造绿色形象。

培育国家工业品牌。实施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工业品的质量和文化内涵。强化品牌意识,坚持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与实施品牌战略并重,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品牌。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工业文化发展与科技实力、制造能力的同步提升,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树立中国制造国际形象。多角度、立体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工业形象,展现工业整体实力,提高国民对中国工业产品的认同感,增强国外公众对中国工业产品的认可度,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

(责编:刘然、杨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