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跨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主流 树立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2017-01-10 11:27:55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随着跨区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将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公布,将做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5大跨区旅游城市群。建设跨区旅游城市群,能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跨区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表示,跨区旅游合作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规划》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彭德成说,未来5年,我国将建立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长三角旅游城市群在内的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以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太行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20个特色功能旅游区;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8个特色旅游目的地。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规划》拓展了旅游的边界,将给旅游业带来很多机遇。特别是各地区间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旅游产品包装、线路共建、形象共宣,从而树立较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旅游者抵达该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各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组织。诸如,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开封市、西安市、哈尔滨市等33个城市建立首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联盟;“泛珠”11省区政府领导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寻求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途径。这些先行先试的地区,都为我国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例,也意味着跨区域旅游合作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流。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跨区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将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比如,成渝旅游城市群,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核心城市作用,依托川渝独特的生态和文化,建设自然与文化遗产国际精品旅游区,打造西部旅游辐射中心。

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实现共赢?彭德成说,《规划》指出,要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

当前,我国旅游景点圈内各景区或景点隶属于不同行政区,造成各景点景区孤立发展,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此外,还存在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产业欠缺;缺乏资源整合,景点圈核心旅游形象模糊,带动功能不强,缺少完备的产品体系和合理的定位等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冯奎表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在新型旅游功能区的创建中,整个区域的旅游投入成本就会得到分解。

彭德成也表示,发展全域化旅游,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入融合。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产业链长,涉及的条块部门多,这一现状给旅游执法带来的问题,也让部分市场主体很难被有效监管。对此,《规划》把旅游业当作综合产业来发展,要求多部门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比如,丽江、三亚等游客集中的区域,已有专门的旅游执法队和旅游警察的试点,为推进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强化旅游产品差异化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产品的差异化。”有专家表示,产品的基础是资源,如果几个相邻城市的资源十分雷同,就不可避免产生市场竞争,区域合作的难度比较大。

近几年,我国旅游市场出游散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自由行已成为居民短途出游主要方式。然而,一些地区缺乏对经典线路的串联进行科学引导,让自由行的游客感觉很不方便。

“《规划》中提到精品旅游带的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将给游客带来更多选择。”冯奎说。记者了解到,为了搭建区域旅游服务平台,京津冀旅游部门提出“一张网全覆盖,一张图全明了,一张卡全畅通”的区域旅游服务目标。天津市民李鹏表示,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不仅可以逛景点、刷门票,还可以实现乘坐公交车、ETC通道支付、餐饮娱乐支付,还能享受打折的优惠,非常方便。

《规划》还将各类旅游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上日程。除休闲度假产品、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还包括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海洋及滨水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创新产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规划》所呈现的“跳出狭义的旅游,谋划广义的旅游”,本身就体现了旅游融合发展的特点。未来,还需深入研究旅游消费的需求,比如研究与散客化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消费特点;有效地引导市场,比如通过政策、宏观数据等引导旅游投资从聚焦传统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向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驱动;分类指导地方的旅游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