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怀涵告诉记者,他从比利时学成回国,毕业就直接选择了这家企业。他看中的是这家企业的实力和潜力,尽管比较辛苦,领导团队很多时候都是干到晚上12点,但这才是创业的样子。
“虽然中国的生物制药目前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是我们迎来了国家大力扶持的重大机遇,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时候,”蔡怀涵说。
有关专家分析称,除了爱国之心、家乡情结外,让留学人员对“归”字欲罢不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向好的政策。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海外引智的力度,加快形成人才链,打造人才集群,打造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人才体系,多项配套措施保障成果得到落实。以广州为例,2016年初,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简称广州人才新政“1+4”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高端人才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针对产业领军人才在广州创业、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需求提出了“五个一”的支持举措,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的体制机制,政府在实施人才新政的投入每年就达到7亿元,5年共投入35亿元。
“这还不包括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每年投入的上百亿元资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说。
二是不断增多的机遇。业内专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机遇新的“策源地”。以本届“海交会”为例,有322家企业率先登陆“海交会”招聘会网络平台向全球的中国留学人员、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约1.7万个高层次工作机会。同时,有150多家企业亲临招聘会现场,与高层次人才进行现场面对面交流。为了给不能到现场参加“海交会”的海外人才搭建充分的交流平台,本届“海交会”还提供了O2O视频面试系统技术支持。
“不仅‘海交会’提供机遇,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也在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王晓鹏说,我们看到,在全球宏观经济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了持续的支撑力。而从横向比较看,中国正通过双创、营改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中提供的机遇可以说是很多其他地区没有的。
三是相对稳定的产业和潜在的市场机会。“珠三角拥有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比拟的完备产业链,是创业企业的强大后台支撑。”深圳前海维度新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多说,他的企业从事的是纳米玻璃触控技术与高端硬件制造产业。
许多认为,即使面临西方重振制造业的压力,由于产业链、市场等因素,剧烈回流很难出现,但是,“在国内,只要有过硬的技术产品,就不怕没有资金和市场,很多有转型升级需求的企业家都是怀揣真金白银来投资新技术。”
人才和企业叠加汇聚效应
与“海归”蜂拥回国伴生的是,不少世界知名企业也表示看好中国,投资中国。
“汇丰坚定看好珠三角及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汇丰中国常务副行长何舜华说。2016年,全球经济低位徘徊态势尚未出现改观,但汇丰集团在全球大裁员的同时加快了对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布局。
而在南中国门户广州,今年以来,GE、思科等国际巨头纷纷落户,广州还将举办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GE、思科等国际巨头相继落户,看中的是广州将知识经济转化为创新动力的能力。”《财富》全球论坛执行总监倪德慕说。
得益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中国沿海省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正在从制造高地向“创造高地”转变。2015年,广州、深圳经济逆势增长,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硅谷”正在珠三角广深一带高速崛起。
在本次海交会上,广州充分发挥海交会国家级引智引才平台作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海外人才,定制式举办了6场专场招聘活动,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港澳人才、大数据和云平台、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博士后人才、开发区海外人才等专场招聘,实现精准对接。参加招聘的企业达318家、参加展示的企业达145家,包括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唯品会、科大讯飞、佰聆数据等知名企业。此举吸引了大批优秀海外人才关注,并成功签约。
倪德慕说,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时候,中国企业入围全球500强的不到10家,现在已经达到103家,预计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500强企业中的数量将占据半壁江山。
“人才和企业叠加汇聚效应正在让中国经济出现‘再生长’,在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产业转型中,珠三角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的‘新硅谷’。”何舜华说。记者 王凯蕾 黄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