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德国基建投资也有“大缺口”(2)

2017-01-03 10:36: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然而,钱不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壁垒。”德国《时代周报》经济评论员马克·希里茨表示。以柏林为例,市政府每年抽取一部分可支配的财政预算,转入设立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账户中,用以修葺重建破旧的学校、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截至2015年底,这一投资基金已积累至7亿欧元,然而当年的支出费用仅为5000万欧元。同年,联邦政府为困难地区准备了35亿欧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专款,至今花费却不足1.1%。

希里茨指出,政府很少协助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往往导致资金到位以后,却没有合适的使用项目。久而久之,专款资金成了没人愿接的“烫手山芋”。以德国交通道路建设为例,自2003年出台德国联邦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至今,落实的具体规划寥寥无几。反之,没有建设项目导致投资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疲软,收入缺乏竞争力,专业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数量逐年减少,并呈高龄化趋势,无法推进复杂的工程。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27%的基础设施工程师年龄都在55岁以上。在希里茨看来,这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审批制度繁琐也是造成“花不出钱”的一大原因。诺依曼校长说,即使省出预算修路,也必须去3个不同的政府机构进行报备,拿到建筑许可证等一系列批准证明。如果报备时没能被定为“优先”处理事务,就不得不面临漫长的等待。“迫在眉睫的修缮项目因为各种审核手续,迟迟不能开工。”德国工业联合会副主席托马斯·鲍尔批评道,繁冗的审批制度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障碍。

“德国亟须制定强有力的财政计划刺激投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6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敦促道,这样“既能有助缓解欧元区需求疲软的问题,又能消除现有经济的结构性弱点”。高尼希建议,在经济运行良好的年代,为支持公共部门的长期投资项目,应当建立“投资储备金”。数字基础设施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政府可发展新型、高效技术,并加强与私人投资者的合作。

(本报柏林1月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03日 21 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