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调控政策轮番轰炸 楼市拐点已明(2)

2016-12-20 10:39:34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数据显示,11月房价与此前上涨最疯狂的9月相比,房价涨幅明显放缓的城市超过50个。其中,无锡涨幅收窄幅度高达7.4个百分点,郑州收窄7.1个百分点,杭州收窄5.9个百分点,北京、合肥、青岛等5个城市涨幅收窄幅度超过4%,济南、石家庄等13个城市涨幅收窄幅度超过2%。

成交量方面,11月多数城市市场成交呈现集体回落之势。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从数据相对完整的36个中原所监测的城市来看,11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积仅7个城市出现上升,其余全面下降。其中,深圳、东莞、佛山、广州等调控城市降幅超过两成,而惠州、杭州、苏州、南昌等调控城市的降幅则超过四成。

因此,易居研究院分析师严跃进预计,四季度全国热点城市积极吸收调控政策效应,市场过热现象受到了明显遏制。预计12月份各地管控房价的力度依然会加大,相对应地,房价环比增幅将继续收窄。

愿景 让房回归“住”的属性

对于张恒和王洋来说,“房”这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他们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表示,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资产荒、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城市分化,是引发楼市局部过热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此背景下,楼市热潮不可避免地使局部房地产泡沫加剧,从而诱发并加大市场风险,不得不引起重视。例如,局部上涨过快刺激巨量资金通过各种灰色渠道涌入房地产市场,扭曲资源合理配置,加剧财富分配不平等,加大金融体系风险。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住房的居住属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对此,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表示,中央确立住宅的居住属性,确立新的调控政策框架和方向,可以看作政府对于地产行业监管思路调整的一大转折。

倪鹏飞指出,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及未来走势,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总体上引导市场实现温和调整,迫使一、二线城市楼市降温实现“软着陆”,促进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继续去库存。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的背景下,政策将主要保持“稳定”。通过控房价、去库存,以“稳”为主或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取向。

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上,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应建立土地多元供应制度,增加土地供给,通过政策倾斜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完善相关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商品房市场,借助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既有产业功能又有居住功能的卫星城和城市群,疏散人口密度。

倪鹏飞则表示,要建立“多元所有”“现房销售”“租售并举”“过滤使用”“货币动态”的住房产权、经营、交换、消费和分配制度,让新市民通过市场和政府支持租购可支付住房。同时建立“有偿性、竞争性”的住房用地制度,“多层次、普惠制”的住房金融制度,“以持有税为主”的房地产财税制度。此外,进一步加大三四线城市保障房货币化安置的比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