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产能 更严格更坚决(2)

2016-12-19 10:07:27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然而,正是由于僵尸企业身上隐藏的“爆点”太多,才让处置僵尸企业成为了烫手山芋。少数地区存在畏难情绪,担心处置僵尸企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也有的地区和企业心存侥幸,期盼市场回暖让僵尸企业死而复生,去产能的决心时有动摇。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就难以实现,因此,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迫切而关键。”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说。

难点在于就业和债务,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难在哪?

债务处置是去产能的核心问题。过去两年,中国钢企、煤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逾70%,钢铁行业的债务总规模约3万亿元,可谓负债“压力山大”,如近期出现债务问题的渤海钢铁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8.5%。

债务高而市场陷入长期疲软,导致钢铁、煤炭企业的资金链较脆弱。特别是大型煤炭、钢铁企业,主要使用贷款、债券等融资工具,如果强行破产清算,极易对金融市场造成动荡。自今年3月底至9月底,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东北特钢连续出现9次企业债券违约,最后宣布破产重整,就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一度引发了强烈的市场震动。

职工安置也是难点。钢铁、煤炭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职工人数多。以东北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为例。处于过剩产业又严重亏损的龙煤,拥有职工约20万,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或中等县城的人口规模。当地的财政状况和就业形势本就较为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很大。而且,钢铁、煤炭行业通常会出现“全家都在一个企业就业”的情况,一个企业的关停往往会使一个家庭丧失经济来源。

此外,去产能也将波及钢铁、煤炭的上下游行业。如何平衡去产能、保就业和防风险间的关系,尽量降低去产能的“负效应”至关重要。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壮士断腕”,妥善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判定僵尸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处置僵尸企业本身并不难,难在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潘建成说,处置僵尸企业,要强调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于特别困难的地区,国家要加强财政政策的倾斜力度,比如加大债转股的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困难地区的结对帮扶力度,减轻困难地区经济增长考核压力,使中央和地方协力同心坚决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长痛不如短痛”,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不能因为局部就业压力的短期增大、市场的短期反弹,就影响去产能的决心。”潘建成说,当前我国不存在整体性失业压力,今年的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比较低。劳动人口自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就业需求也在减少。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与职业培训强度,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援助力度,提供兜底帮扶,筑牢民生底线。“这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必然过程,是短痛换来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还要“胆大心细”,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后遗症”。

去产能绕不开债务处置,而债务处置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专家建议,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清算,让其退出市场;对核心业务仍在健康发展,只是融资来源暂时枯竭的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而在兼并重组中,鉴于僵尸企业的吸引力较差,政府绝不可“拉郎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