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银行贷款并没有流向本该去的领域和部门。”利普顿坦言,“一些债务由未来根本不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甚至属于去产能范畴的企业背负,这些风险隐患应当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庄巨忠认为,企业债务风险和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隐忧。他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已对处置地方债和公司债作出一系列安排,目前来看,风险总体可控。
常备政策“弹药” 力促改革创新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复苏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三大国际机构专家建议,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应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鼓励创新,同时着眼于实现中长期增长目标。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要调整经济结构并已开启改革进程,下一步的重点是确保改革深入推进。”利普顿说。
郝福满指出,如果有足够力度的改革和落实到位的各方面政策,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均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按他的说法,从为长远发展和今后降低风险的角度看,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预期是可行的,这样可以腾出更大回旋余地。“在我们看来,口袋里常备些(灵活的)政策‘弹药’,而不费尽全力扑在GDP增长上,才是明智的选择。”
庄巨忠指出,相比过去,中国经济呈现放缓态势,但经济增速下滑并不一定意味着运行质量变差,只要就业没问题,增长率稍微低一些不足为虑。
“关键是创新,必须要创新。”他说,同时要注重包容性增长,借助有效的财税政策优化收入再分配,让每个个体都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