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不过关。贵州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景区因厕所整体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内部环境较差等原因,被贵州省旅游委取消4A级资质。同样“栽倒”在厕所上的还有2015年被摘牌的5A级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在通报中,山海关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垃圾未清理,卫生间湿滑脏乱,清洁工具、施工材料随意堆放。
——名不副实。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主业为商场、商贸城的园区同时还挂着“景区”牌,由于主业不聚焦,对A级景区所需要的游客信息中心、厕所、游览标示等方面就有点“不走心”。此次被警告的4A景区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国际皮革城景区,其官网上挂的基本上都是皮革交易信息、市场动态、供求信息等商业运营内容,关于旅游资讯的内容仅有一栏,2014年以来就没有更新过。
“黑名单”机制化常态化 景区整治进入“深水区”
专家指出,旅游部门对景区的整治已经告别了“一阵风”,对A级景区实行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模式效果也正在展现出来,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的整治已经进入“深水区”。
国家旅游局正会同相关部门,酝酿推出新修订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和新国家标准,全国景区监管进一步走向常规化和制度化。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地方对于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的权限加大,国家旅游局已经意识到更需加强对A级旅游景区的审核与监督,不能形成“灯下黑”。此次国家旅游局明确,对未采取整治行动的省份,将收回其4A级景区评定管理权限,并停止受理其5A级景区申报就是具体措施。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说,地方全力以赴争创5A级景区,成功后便放松懈怠、忽视维护,导致景区质量出现问题,这种“重申请、轻维护”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有关部门不应局限于A级景区的评定与退出,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城市建设方面。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资源处处长窦群指出,还应建立回追问责制度,如果景区长期效益不好,应对领导干部在地方任职期间的这种“大干快上”的建设行为进行回追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