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后监管时代”来临:网贷行业如何在规范中发展(2)

2016-10-20 17:07:41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银行与P2P合作是监管规范下的必然选择

前期,缺乏行业规范标准的P2P行业风险不断集聚,资金存管责任边界不明晰,加之许多P2P平台打着“某某银行存管”的旗号虚假宣传,而国内投资者教育薄弱,P2P投资者远未成熟,常盲目相信P2P平台是由银行信用背书,给银行造成一定声誉风险。同时,受限于较高的资金存管系统开发成本及营运成本,银行开展业务驱动力不足。

P2P行业阳光化与规范化发展是银行与P2P合作的前提。经过快速发展,一批具有较大体量规模、具备专业人员团队的P2P平台已形成,加之监管新规下其合法身份得以确认,这些机构有着实现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持续经营的强烈诉求,但又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现状,亟需加强行业自律寻求规范发展。同时,随着监管新规对P2P行业强化约束、正本清源,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业评价体系与标准化经营模式,促使投资端、借款端、业务模式及逻辑都回归理性,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正逐步完善,为商业银行与P2P行业合作奠定了基础。

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维护金融生态的主动行为。P2P行业爆发增长已形成可观体量,为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群体提供信息撮合服务,解决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补充了传统金融业态的不足。但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风险事件频发影响了金融生态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主流参与者,介入P2P行业开展资金存管合作,是商业银行自发履行社会责任,助推P2P行业有序发展,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动行为。

商业银行探索转型,发展“轻资本”业务的内在要求。传统信贷业务面临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下滑、风险资本约束等经营困境,也有向“轻资本”中间业务转型、抢滩互联网金融“蛋糕”以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银行与P2P合作,有望挖掘新的中间业务增长引擎,助力传统银行业务向“轻资本”转型战略实施,同时,有效促进商业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形成互补优势,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商业银行与P2P合作具有天然优势。金融脱媒并非“去银行化”,只是参与各方扮演角色不同。P2P应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趋势而生,虽在特定客户群上代替银行发挥“资金撮合、资产交易”作用,但在账户管理、资金划拨、资金支付等底层基础业务方面与银行仍有合作诉求,以实现监管规范下的行业洗牌,重装上路。

商业银行与P2P合作是规范P2P行业发展的监管要求。《暂行办法》作为行业规范的开端搭建了P2P行业规范的基本框架,明确赋予银行承担P2P资金监管职能。在监管框架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要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参与规范P2P行业发展,扮演起社会监督者重要角色,发挥规范平台运作、监督资金安全、保护投资者利益等不可或缺的功能。同时,监管新规仅要求商业银行负责实名开户并进行交易指令形式审核,无需实质审核资产端交易信息真实性,禁止以银行存管做信用背书。商业银行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得以明确,降低了银行的声誉风险,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银行与优质P2P平台开展资金存管合作。

加强风险防控,促使行业回归本质

为降低集中度风险,促使P2P行业回归本质,监管新规提出了“小额分散、线上经营、主业经营”等经营规范要求,给存在“大额集中、设立资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线下营销、混业销售”等不规范经营模式的P2P平台带来巨大合规压力,很多平台或转型或退出,基于自身禀赋资源和依赖路径等原因,P2P平台在规范经营层面上的压力变得空前巨大。在转型过渡期内,能否探索形成标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将成为关乎P2P行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