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不敢退休:4700万高龄农民工养老医疗谁来解决?(2)

2015-05-07 08:13:42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建筑业、采矿业等重体力劳动工作的工资一路上涨。据媒体报道,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多年来,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尤其是建筑业一直排在前列,且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的月均收入,从2009年的1625元已经涨到了2013年的2965元。

未来:养老、医疗是最担心的两大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未来的生活,大多数高龄农民工并没有太强的信心。他们只是希望在眼下还能干活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工作、多赚钱。

李师傅告诉记者,明年回河北老家后,趁着身体还能干,他打算重操旧业——种地。他说,在农村生活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家里的老房子收拾收拾还能凑合住。老两口吃也吃不了多少,而且很多东西都能自己生产。在穿衣方面,虽然自己舍不得买,但孩子们时常会给买一些,也不是大问题。最怕的就是生病。如今,就算是感冒等小病,去医院随随便便也要花上几十上百元。万一身体有了大毛病,还得去大医院,就要花更多的钱,不但自己承受不了,也会给孩子们添麻烦。

李师傅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大儿子一家在北京摆了一个卖早点的小摊,二儿子在北京郊区一家锅炉厂打工。对于以后的养老,李师傅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自己能挣钱就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实在干不动了,也只能靠孩子们。“孩子们没读什么书,挣的都是辛苦钱,也挣不了多少”。

和李师傅选择回家种地不同,安徽的老张告诉记者,他宁可整天在外面打小工,也不愿意回家种地,因为种地实在挣不到钱。老张说,现在,他每天在外拉活,妻子也在村里的火纸作坊打工,帮人家叠火纸。虽然工作很脏很累,但一天也能挣个百十块钱。

老张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全部在江浙地区打工。谈到未来,老张表示,他和妻子还能干十几年,自己的生活不是问题,说不定还能攒下一些钱,养老尽量不麻烦孩子们。

一些高龄农民工在发愁养老、医疗问题,另一些却仍在焦虑孩子的成家、买房等问题。

老家在河北承德的许师傅在北京一个建筑工地上班。马上就要年满50岁的他,19岁就开始出来打工,在工地上干过小工、木工、钢筋工、塔吊司机等多种工作。他告诉记者,由于项目经理担心出事故,今年春节后,工地上50岁以上的工人大都被辞退,已经不剩几个了。

他说,近几年像他这样接近50岁的工人,很多都在为给孩子买房的问题发愁。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村里流行男孩必须要在城里有套房才能结婚。如今,一套县城的房子随随便便就要几十万元,为了给孩子凑这份钱,父母们必须在外面打工挣钱。

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后黄斌欢认为,在当下,纯粹务农已经很难挣钱并维持体面生活。高龄农民工这一代人已经不太可能纯粹靠回家种地来解决自己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他们必须通过其他办法找钱。

郭伟和在研究中也发现,许多高龄农民工不是不想退休,而是不敢退休,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要给自己挣养老钱。“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为改善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条件而奋斗,老了还要自己存钱养老,真是让人非常心酸”。

谁来填补高龄农民工留下的空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曾指出,如果将50岁视为高龄的标准,出现大量高龄农民工并不奇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城,城镇劳动密集型行业留下的职工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农民工,这种城镇企业用(农民)工年轻化的趋势持续了近20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