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90万北京蚁族:近八成住房条件差 月均结余1246元(2)

2015-05-05 09:35:24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刘彤显然是这一群体的典型。每天下班之后,网络成为生活的关键词:通常的娱乐方式是玩游戏、看视频,与好友互动则通过刷QQ空间、朋友圈,她偶尔也给家里打电话沟通近况。因为通讯主要依赖微信、QQ,所以“每个月话费不超过30块钱”。

网络带给她另外的便利,就是她在网上发帖招到了两名舍友。不过,刘彤并不常与她们说话,她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或电脑。

与刘彤截然不同,靳凡每月的流量和话费加起来超过300元,“我喜欢这个行业,就喜欢交这个圈子的朋友。”靳凡告诉记者,“现在,有机会我就会和朋友聊天吃饭。”

在调研组提供的数据中,他们的行为再普通不过了。数据显示,86%的人员拥有智能手机,近90%的经常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并开通浏览微博。他们上网的主要活动包括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即时通信及收发邮件、观看视频、网络购物等。

调研报告披露,这一群体网络社交频率比较高,近两成人员参加过网上发起的兴趣类集体活动。这也正是靳凡的爱好。

事实上,他们恐怕并非甘于旁观的一群人。调研组发现,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还普遍关注网络热点问题,部分人员网络表达和行动力较强。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调研发现,43.5%受访者表示曾参与过网络围观、人肉搜索、意见表达等网络群体活动,32.9%有“发帖被大量转载”、“微博评论社会现象吸引大量网友关注”或“制作的视频被大量下载或浏览”的经历。

    收入与京籍青年接近,发展型支出比重大,月均保有储蓄或结余1246元

对于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而言,实现纵向提升的“梦想”是北京的另一个代名词。调研组发现,从他们的支出结构上,这一点体现得愈发明显。

在毕业的第3年,刘彤重新圆了读研之梦。她报考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与自己的工作很有关系”。

“因为大学毕业那会也尝试过考研,但没有考上,家里负担又重,就直接参加工作了,但还是有那个心。”刘彤说,她利用双休日和下班后的时间去上课,3年的学费是3万元左右,“这笔钱要自己出,家在农村,并不宽裕,爸妈已经不可能再给自己钱了”。

刘彤算了一笔账,自己每月收入5000元,扣去1000元房租、其他生活开销,每月能存2000元左右。

这个收入尚属中等。调研组从不同行业、区域对80后非京籍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及京籍大学毕业生三类群体各采样1000人,调查问卷统计显示,80后非京籍大学毕业生月平均工资为4133元,接近80后京籍大学毕业生,远高于80后非京籍农民工。

调研组进而分析了支出结构,发现“基本生活支出、个人发展及交际支出、结余及其他”大约各占了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的三分之一。其中,用于住房、吃饭和交通的基本生活支出水平较低,月均保有储蓄或结余1246元,

上升的渴望在这一群体中更加显著。调研组发现,和同龄非京籍农民工、京籍大学毕业生相比,他们明显呈现出用于参加培训学习、移动通讯、上网、交友聚会等为未来积蓄力量及扩大交往空间的“发展型支出”比重较大的特征。

调研组分析,保持较低的生活开支和较高的储蓄结余,既体现了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为未来发展进行积累的特点,也反映出这一群体对目前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性。

在靳凡看来,未来发展的考量,恰恰是他留在北京打拼的原因。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做过很多兼职,“一直想着自己在商业方面有一定作为”。他如今喜欢北京的拓展性,可以帮助怀有梦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给各阶层的青年一个可能性,“如果在老家,我一定没有机会和平台做这些”。(文中大学生姓名为化名)

    北京310万流动务工青年:近半初中学历 1/4来自河北

(责任编辑: CN0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