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哦,乡愁!——诸葛村传奇(2)

进入新世纪,古村的保护发展进入新阶段。

“当时村里已经有了一定的集体收入,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我们不求短期效益,而是把所有利润继续投入保护中。”诸葛坤亨说,“在‘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理念下,受益不只是财富,也不能只在一时。”

从2003年开始,诸葛村推行“一户一策”,有的村民依然留在老宅,有的村民享受易地建房政策后,其老房子由村集体收归,经过党员修缮队维修,融入诸葛后裔祭祖、中药体验等传统活动,适度引入民宿旅游、研学体验等新业态,游客人气不断高涨的同时,村民们的收入也逐渐多了起来。

哦,乡愁!——诸葛村传奇

为了更大程度还原传统,同时降低成本,靠着村中老工匠“传帮带”,村里还成立了兰溪市诸葛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证书。

兰溪市诸葛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土生土长”,靠着老手艺负责村中古建筑的日常修缮维护。公司负责人冯水根说,村民们对古建筑有感情、懂技术,这种自治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古村落常态化修缮队伍规模的壮大、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且让古建筑营造技艺得到传承,文物保护也进入良性循环。

诸葛坤亨说,20年来,保护优先于发展,以发展反哺保护的“红线”始终未变。“任何开发资本进来,第一条就是遵守我们的文物保护规定。我们宁愿不开发,也不能破坏文物。”

“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20年间,诸葛村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在开展文物保护的同时推动民生改善:滚动投入3亿余元,整体修缮道路1万多米,修缮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保护成果换来的是如今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余万元;同时带动近5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为60岁以上村籍老人平均发放300元生活补贴……

哦,乡愁!——诸葛村传奇

诸葛村一家民宿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房间(2023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文脉传承:留住传统文化的“魂”

时值暑期,村民诸葛品余每天会在自家沿街的铺面里打开扇面,誊写诸葛亮的《诫子书》《出师表》,路过的孩童不时张望,有的干脆走进屋里,跟着背诵起来。一件折扇纪念品,承载着传统村落厚重的文化。

哦,乡愁!——诸葛村传奇

诸葛村的村民在家中写扇面(2023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