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贵阳市观山湖公园内赏荷花。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有了新的需求。近年来,中国多地提出建设“千园之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越来越多城市成为常态。
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宣布建成和开放公园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实现“千园之城”目标。目前,当地又在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目标规划“公园城市”建设,计划到2035年全市公园总数力争达到1500个。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主办地,中国沿海城市福州在繁华的高楼大厦间也有诗意栖居的“世外桃源”。资料显示,仅在“十三五”期间,福州就累计建设生态型、社区型、文化型等各类公园1202个。
“千园之城”也是不少城市正在努力的方向。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在建各类公园102座,全市公园总数突破800座,距“千园之城”目标更进一步。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今年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全市公园数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将昆明打造成为“千园之城”,为打造“绿美春城”夯实基础。
今年中国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3800个。
在贵阳城区一处以“雨巷”为主题的“口袋公园”,漫步青砖灰瓦的巷弄中,仿佛置身江南。建设管理人员介绍,这种利用边角地“见缝插针”打造公共空间的做法旨在给市民带来更好的体验。尽管只是一个小地块、小绿地,但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