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人在,堤在,家园就在(2)

撤离,不落下一个村民

8月初正值天文大潮,海平面高于洪水水位,下游洪水难泄,上游来水不断。

3日凌晨5点,我来到了台头镇人民政府,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数辆转移车辆已在镇里的街巷等候着,随时准备开往临时安置点。台头镇的革命桥是连接南北18个村的必经之路,从桥上望去,河道里种的玉米,仅能露出个头。桥上,客车承载着村民离开了他们的家园。村内,多辆救护车待命,随时准备将特需老人转运至医院或养老院中。在台头镇义和村,记者走进一户不愿离开的“五保户”老人家中,明显感到这里的高度比村外的路要低下去不少。家中的老人还未吃完早餐,子女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和老人沟通,劝说他们离开,也答应一定尽全力守住大堤,守住家园。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人在,堤在,家园就在

8月3日清晨,等待转移村民的车辆驶过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革命桥。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为了护堤,村里不少人扛着铁锹从村子里走出,走上比村子还要高出近2米的河堤。3日12时,处于东淀蓄滞洪区内的全镇村民安全转移,只有一些镇村干部及工作人员留下进行后续工作。

万人昼夜抢险

4日我再次进入小镇时,场面与前一日的撤离大不相同,大批救援抢险车排起了长队,向着防洪形势最严峻的大清河两岸河堤开行。

当晚,狂风四起,闪电预示着即将会有一场强对流天气袭来,护堤巡堤工作仍旧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大堤上,我偶然采访到了家就在台头镇的抢险救援队员郝龙,听说当地要组织救援队,郝龙放下了自己手里的工作,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他说,他的家就在后面的村子里,村里的许多村民也看着他长大。“村民撤了,我不能撤。”采访中,郝龙的眼眶湿润了。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人在,堤在,家园就在

8月4日,在大清河天津静海段北堤,天津静海蓝天救援队队员夜间巡堤时发现隐患点后,通过灯光指引南堤队员现场查看。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人在,堤在,家园就在

8月4日,在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武警天津总队官兵夜间乘车进行转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