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过后,天气凉爽,家住七楼的李显翠奶奶和老伴下楼遛弯。关上家门,往下步行半层楼梯,再穿过一道廊桥,在电梯井前按下乘梯按钮,停靠在一楼的电梯轿厢立马升至七楼。走进轿厢,刷卡按键,很快便到了一楼。
“出门有电梯坐,上下楼不再难,真方便!”年逾70岁的李奶奶高兴地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实事,让她的晚年生活舒心多了。
李显翠的家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识字里社区。这里最早是省建工集团的家属楼,也是一个无物业开放式老旧小区。李奶奶居住的二号楼建于1990年,共有9层,但建房时没有安装电梯。2019年,家属楼整体社会化移交给识字里社区。没有电梯,成为困扰老年住户出行的一大难题。
“我老伴患有糖尿病,双腿没力气,上七楼很费劲。过去由于没电梯,他基本没法下楼走动,就像被‘困’在家里。”李显翠说,购物更是难事,购买需要送货上门的重物,还得向搬运工支付额外的“上楼费”。
变化始于2018年。当年起,芙蓉区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对每台加装的电梯一次性补助10万元,李奶奶和一些老年住户十分关注。
然而,居民群众对加装电梯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为此,识字里社区引导下辖的省建工离退休职工党支部,组织业主群众开展居民议事会。经过沟通协商,业主们就加装电梯达成一致。
2021年5月起,识字里社区省建工党支部书记刘湘庆牵头,成立了二号楼加装电梯管理组,李显翠也加入进来。管理组成员分头考察了多种电梯加装方法,最终选择了错层修建连廊、安装混凝土电梯井这一经济又实惠的方式。这一方法也获得了28户居民的认可。
如何能公平分摊加装费用?管理组集思广益,想到了按照楼梯踏步数量来计量分摊的办法。为了将这一方法说清楚、道明白,该党支部又组织召开了一次居民议事会,最终达成一致。
“加装电梯一共需要63万多元,减去政府的补贴,平均每户需要出约1.92万元。按照这一算法,顶楼住户出得最多,每户需支付3万多元,而低楼层的住户最少只需要支付7000多元。”刘湘庆说。
经过细致筹备,2021年9月,电梯加装施工正式开始。该党支部成员、管理组成员和居民代表们又化身民间“监理”,共同关注着施工质量和进度。居民群众从“看热闹”变成“参与干”,2022年8月,电梯通过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正式“载客”运行。
紧接着,该党支部又引导成立了二号楼电梯运行管理小组,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以及电费收取。“加装电梯后,我和老伴随时都可以出门,心情也更好了!”李显翠笑着告诉记者。
居民圆梦“幸福梯”,不是个例。近年来,芙蓉区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诉求,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力探索创新,全力攻坚克难。
结合实际,芙蓉区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基本条件、申请主体、操作流程、保障措施等,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当地用好激励政策——除检验检测费用外,加装电梯不收取报建等行政性费用,由政府出资购买施工图审查服务,并由市、区两级财政对加装电梯每台一次性补助10万元。业主可按相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和房屋维修基金用于加装电梯。
针对“利益诉求多、民意统一难”问题,芙蓉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龙头,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促进居民群众协商达成加装电梯的统一意见。对业主身份相对单一、意见容易集中的小区,鼓励业委会牵头整体申报,整体推进。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意愿强烈的单位宿舍等,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精准服务、突出重点”的原则,成片连片推进。
如何提升电梯加装效率?芙蓉区坚持项目审批做“减法”、政务服务做“加法”,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建设周期,保障施工安全。
在简化手续办理方面,该区采取“一窗受理、多审合一、并联备案”的方式,加装电梯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针对个别小区建设图纸不齐、无法线上审图等问题,由街道、社区上门指导,并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现场勘测,重新绘图,办理相关手续。
为了让“幸福梯”持久、安全、稳定运行,芙蓉区建立完善加装电梯后续管理维护机制。截至目前,芙蓉区累计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700台,正在施工建设的112台,139个老旧小区居民告别“爬楼生活”,幸福“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