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算天——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卫民

新华社长沙8月12日电 题:算天——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卫民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张卫民办公室的柜子里,摆放着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等众多奖牌。

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是一段艰辛的路程。

从军30余载,张卫民和团队一起,潜心研究大气海洋数值预报事业,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先后研制成功多个大气海洋数值预报系统。

“我们实现了核心技术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从单一大气圈层到多圈层耦合,使我国大气海洋数值预报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这离不开以张卫民为代表的数值预报团队的贡献。”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院长朱小谦说。

拓“荒”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气象自古以来是影响战争胜负最为复杂多变的要素之一。

预测天气,古时靠经验推测,现在则有了“银河”“天河”等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张卫民的工作,就是解决如何运用超级计算机更准确、更早预测天气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为摆脱天气预报受制于人的境况,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宋君强院士带领下开始了数值天气预报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拓荒之旅。”张卫民说。

面对国外技术层层封锁,创业之初,“陌生领域起步难、专业人才引进难、信息获得渠道难”三座“大山”压着张卫民。

没有大气科学知识积累、参考资料少,张卫民摸着石头过河,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程序代码一行行敲、数据一个个试。有一年,他连续数月加班,累到住院,出院后又一头扎进实验室。

“内心不纯粹、毅力不强的人,干不了这个工作。”张卫民说:“数值天气预报效果需要做长时间统计检验,引入一种新的预报方法,往往需要针对一年以上观测资料做回报试验,统计检验结果出来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事时常会发生。”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